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修复技术研究

作者

阳浩

湖北楚元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90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关键部分,承担着客货运输重任,对城市经济与居民生活影响重大。沥青路面因表面平整、行车舒适等优点,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广泛应用。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通车不久便出现早期破损,远未达设计使用年限。早期破损既影响道路美观与行车舒适性,坑槽、裂缝等还可能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加剧路面结构损坏。所以,深入研究其早期破损原因,采取有效修复与预防措施,对提升市政道路质量和服务水平意义重大。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分析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受设计、材料、施工、交通及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设计上,对交通荷载预估不足致结构层不合理,排水设计不完善使雨水渗入破坏结构;材料方面,沥青标号不当、抗老化差,集料级配、强度、含泥量等不佳,均影响路面性能;施工中,拌合温度、时间失控,摊铺速度不均、离析,压实不足,接缝处理不当,都会引发早期破损;交通上,交通流量、重载超载车辆增多,车辆制动启动、交通流渠化不合理,加速路面老化破损;环境上,温度变化大产生温度应力致裂缝,降水渗入降低基层强度,紫外线辐射加速沥青老化,冰冻地区冻融循环破坏路面整体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沥青路面早期出现裂缝、车辙、坑槽等病害。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修复技术

(一)裂缝修补技术

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早期破损形式,不及时修补会致雨水渗入加剧损坏,可根据裂缝宽度和深度采用不同修补法。宽度小于 5mm 的细微裂缝,用灌缝法修补,先清理裂缝内杂物灰尘,再用灌缝机将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专用材料灌入裂缝,填满形成密封层,防止雨水渗入。宽度大于 5mm 的较宽裂缝,采用开槽灌缝法,先用开槽机沿裂缝开槽,槽宽 10-20mm 、槽深 15.25mm ,清理槽内杂物后灌注材料,使其与裂缝壁紧密结合。严重的结构性裂缝,如贯穿路面结构层的,需用局部挖补法,挖除裂缝周围破损路面,重新铺沥青混合料并压实。

(二)车辙处理技术

车辙是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的永久性变形,多呈纵向凹陷。轻微车辙(深度 <10mm ),可用微表处技术处理,该技术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等组成的稀浆混合料,均匀摊铺在路面,经养护形成坚硬耐磨层,能填补车辙,恢复平整度与抗滑性。中度车辙(深度 10-25mm ),采用铣刨重铺法,铣刨车辙部位面层,清扫、喷洒粘层油后重铺沥青混合料并压实。严重车辙(深度 >25mm ),可能基层损坏,需先处理基层,如注浆加固或挖除重铺,再重铺沥青面层。

(三)坑槽修复技术

坑槽是沥青路面因局部材料松散、脱落而形成的坑洞,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需要及时修复。坑槽修复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破损材料,确保修复后的路面与原有路面结合紧密。其施工流程包括:确定坑槽的范围和深度,用切割机沿坑槽边缘切割成规则的矩形或正方形,切割深度应达到稳定的路面结构层;使用镐、铲等工具将坑槽内的破损材料彻底清除,清理干净槽内的杂物和灰尘,并将槽壁凿毛处理;在槽底和槽壁喷洒粘层油,确保新铺材料与原有路面粘结牢固;填入合适的沥青混合料,采用人工或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应从周边向中心进行,确保压实度达到要求;最后对修复后的路面边缘进行修整,使其与原有路面平顺衔接。

对于面积较大的坑槽,可采用热再生修补技术,即使用专用的热再生设备对坑槽内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翻松,然后加入适量的新沥青、再生剂和新集料,重新拌合后摊铺压实,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旧料,减少资源浪费,且修复速度快。

(四)其他破损修复技术

除了上述常见的破损类型外,沥青路面还可能出现推移、拥包、剥落

等破损形式。对于推移和拥包,若破损面积较小,可将破损部位切除,重新铺设沥青混合料;若破损面积较大,应分析原因,如基层强度不足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不够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再进行重铺。

对于剥落破损,若为表面轻微剥落,可采用封面处理技术,如喷洒沥青封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剥落进一步发展;若剥落较严重,应将剥落部位的沥青面层铣刨掉,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混合料。

三、预防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措施

(一)优化设计方案

在市政道路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交通荷载、环境条件等因素,优化路面结构设计。合理预估交通流量和荷载等级,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确保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完善路面排水设计,设置合理的边沟、排水沟、检查井等排水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雨水渗入路面结构。

(二)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加强对沥青、集料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交通特点的沥青类型和标号,控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强度、棱角性和含泥量,确保集料质量合格。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严格控制拌合温度、拌合时间和油石比,确保混合料质量均匀稳定。

(三)规范施工过程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摊铺过程中,控制好摊铺速度和厚度,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压实过程中,确保压实温度、压实遍数和压实方法符合要求,提高路面的密实度。加强施工接缝的处理,确保接缝平整、紧密,减少接缝处的病害。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对交通荷载的管理,严格限制超载车辆通行,设置超载检测站,对超载车辆进行处罚,减少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合理规划交通流,避免车辆在路面上频繁制动、启动和变道,减少路面的额外磨损。在道路养护期间,设置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引导车辆减速慢行,避免对养护后的路面造成损坏。

(五)做好日常养护

加强对市政道路的日常巡查和养护,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破损并进行修复,防止破损进一步扩大。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整洁,避免杂物堵塞排水设施。在雨季来临前,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疏通,确保排水畅通。同时,根据路面的使用状况,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适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如喷洒沥青再生剂、微表处等,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受设计、材料、施工、交通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需从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通过优化设计、严控材料质量、规范施工、加强交通管理和做好日常养护,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早期破损。对已出现的破损,要依类型和严重程度选合适修复技术及时处理。未来,新型材料和技术将为养护提供更多选择,持续研究实践可提高路面质量和耐久性,保障城市交通顺畅。

参考文献

[1]相海东.道路施工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5(07):074-077.

[2]魏星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与试验检测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01):157-160.

[3]矫涛涛,隋喜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J].汽车周刊.2024(10):005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