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

作者

李欣然

中北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

摘 要: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达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是新时代教学的必然诉求。本文基于以往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规则意识淡薄 、团结协作精神缺乏等思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力图达到教学客体的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为目的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C语言程序设计;学以致用;创新求变

0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契合高校课堂思政建设的要求,在该课程中及时发掘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利因素,行之有效做出部署安排,提升学生德才兼备的能力就成为大势所趋所在。

1课程思政不足表现及原因

1.1规则意识淡薄

部分学生遵守规则行为淡化,上课迟到、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实验作业存在抄袭的不良行为。导致规则诚信意识淡薄的因素,根源在于他们盲目追崇所谓的“个性自由”,忽略规则制度的刚性约束和做人教育的内在自律。“当规则与个性产生冲突时,就冲破规则的防线尽情彰显自己的个性,从而造成自主和自控能力差”,“言”、“行”不一致“,知”、“行”不统一,规则意识严重缺失”[2]。教育层面上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淡化了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

1.2集体团结协作精神淡薄

现今学生更为积极踊跃展示自我,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推崇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而集体观念略有淡薄,团队协作精神较为欠缺。上述因素在于现今学生受独生子女家庭因素和个体本位的影响,冷漠化的倾向较为明显,热衷于做好自身的事情,在乎自身的得失。“在处理与其他同学关系的时候往往会信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思想,这进一步会影响对集体意识的培育与养成”[5]。

2 课程思政不利因素解决方法

2.1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中强化规则意识

课堂教学中发掘规则意识思政元素。例如:定义长度为N的定长数组,很多同学想当然引用下标为N的元素,造成数组元素越界访问。归根究底是没有建立较强的规则意识;后期讲授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变量时,故意让指针变量指到数组元素能引用的范围以外,让同学们来查找错误。依此来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同学遵循规则法律制度,遵守公德,要具备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重要品质。

2.2实验课分组教学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C语言程序设计》是需要大量实验的一门课程。实验课对班内同学进行分组,小组内互助完成实验内容与软件设计大作业。依此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同学间协调沟通的能力,塑造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在互动学习中杜绝陷入思维定势。课后软件设计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同时,“激发学生胸怀理想、立足本职、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仅做见证者,还要做践行者”[5]。

3 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结果

经过一学期有针对性调整,为了验证开展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后的效果,我选取20级两个班学生与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21级两个班学生具有相同考核内容各项成绩进行了对比。

3.1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以往平时成绩仅由考勤和电子作业构成的方式,优化增强课程思政因素后,将平时成绩改革为考勤、电子作业、创新思维、课后大作业四部分构成,具体比重为考勤占5%,电子作业占10%,创新思维占5%,课后大作业占10%。20级学生与21级学生考勤成绩对比如图3.1,电子作业成绩对比如图3.2。

图3.1表明,考勤成绩优秀率提高16%,图3.2表明电子作业优秀率提高10%,说明学生课堂纪律好转,电子作业质量有了很大提升。遵守规则的意识显著增强,守规矩的氛围日益浓厚。

3.2团结协作精神逐步提高

开展课后软件设计大作业,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分工之中协作意识增强,展现个性的同时共同进步,关爱集体之时展示自身的价值。同时很多学生逐步养成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班里60%同学自发组队参加2023年学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合作获得创新学分。

4.展望

通过对20级和21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相同教学环节成绩分析,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后续作者将继续探索如何更有效的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有效推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Z]. 2020.

[2]贾新华. 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缺失与培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0-32.

[3]金静梅.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9(1):75-76

[5]李永菊. 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培育策略探析[J].学工视窗,2019:(12):78-82

[5]文雪,范纪东,李明科. 当代大学生长征精神教育研究[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6):96-100.

[6]刘春玲. 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4):122-127.

作者简介:李欣然(1977-),女,山东海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进化算法、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