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与研究
德吉
公民身份号码 542326199803070044
引言: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其复杂的施工过程和高标准的操作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安全管理挑战。构建科学完善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对指导装配式建筑安全施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风险因素识别、评价模型构建、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为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丰富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理论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可分为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运行维护阶段三个阶段,安全评价的核心为项目实施阶段,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作为核心,挖掘较为全面的风险因素,并结合调查研究、数据挖掘、网络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转换,构建成一种以云模型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安全评价体系,进而丰富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理论体系。
1.2 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性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了作业过程部分潜在风险,保护了环境,但施工过程复杂、操作要求高,尤其是装配式构件吊装作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全面的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将指导管理人员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因素,找出并解决和避免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建设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将降低装配式建筑建设安全风险,提高企业施工安全管理能力。
1.3 推动现代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获得当今世界各国和各技术领域普遍认可的科学发展观,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然而,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安全评价的目的也是尽可能达到最小损失和最佳安全收益目标,发现和分析生产性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相应对策与建议,并进行安全事故防范监测工作,只有这样才会促进现代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施工企业实现产业增值。
2 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
2.1 环境中的安全风险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增加了许多吊装作业与高空作业项目,而这些项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增加施工的难度与安全风险。例如,大风天气,可能会造成吊装设备的不稳、吊装物的偏移、预制构件空中脱落等,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比如高空坠物伤人等。再如,大雾、雨雪天气施工,会使现场的能见度降低,给设备操作人员带来较大的作业难度,同时还会造成现场的湿滑,导致大型的其中设备基础不稳、构件高空滑落等安全事故。
2.2 预制构件吊装的安全风险
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吊点位置不合理。在预制构件的吊装过程中,如果设计的吊点位置不合理,或者在施工时没有做好定位,则容易导致预制构件从吊钩上坠落、在半空中翻转等风险,给地面作业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2)吊装设备选型不合理。在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时,必须根据拟吊装构件的重量、体积等选择对应型号的起吊设备;如果型号不合适,容易造成倾覆、坠落等安全事故。(3)吊装操作、指挥不当。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吊装作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吊装作业对于作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具备专业的资质。
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3.1 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进行安全评价指标选取时应满足相应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客观性,在选取指标、处理相关数据及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有科学依据,尊重客观现实;全面性,选取指标时,指标应具有广泛代表性,覆盖面广;系统性,熟悉指标特征,能够掌握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可操作性,选取指标也应有统一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基于对装配式施工特点的研究和对装配式施工安全事故的起因进行研究,通过对安全事故报告中安全隐患的诱导因素进行识别汇总,经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座谈等方法,确定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应用方式
在评价体系中首先确定评级指标体系,再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主观权重、客观权重、评估数据、评价等级标准。主观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客观权重的确定使用熵权法,使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 AHP-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将综合权重与在评估数据基础上建立的评价云进行结合,构建综合评价云,再通过评价等级标准构建出标准云,经综合评价云与标准云进行对比,根据对比中的相似度,来判断项目的安全等级和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
4 对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
4.1 按照规定指标对装配式建筑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
虽然建筑工程应用装配式建筑能够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数量,但是各种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中的应用也使得装配式建筑对操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工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失误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4.2 按照规定指标对装配式建筑中的机械设备进行评价
机械设备实际上也是导致装配式建筑出现较多安全风险及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装配式建筑中非常重要的预制构件生产及吊装等工序基本上是依赖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设备等制作完成的,所以相关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指标严格管理机械设备质量和吊装安全技术。那么,施工单位在选择、安装和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还要将该方案递交给专业的部门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严格的审批以使得设备的质量得到保障。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对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机械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保养等,只有将机械设备一直保持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够有效减少出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4.3 按照规定指标对施工环境进行评价
装配式建筑若想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就要按照指标对环境进行评价,比如施工现场环境一定要按照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对安全标志及各种施工材料及废气废水排放等进行严格的管理,而对于自然环境就必须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在遇到雨雪雾等天气时不能够进行吊装作业。因此,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环境指标对整体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环节进行管理以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人员、设备、环境等多角度开展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模型,扩大评价范围,提高评价效率,促进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为实现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海波.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应用效果[J].四川水泥,2025,(06):18-20.
[2]傅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点与对策[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2025:264-267.
[3]俞海玲.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管理研究[J].城市开发,2025,(06):72-74.
[4]姜东民,陈雅静,张永正.基于数据挖掘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动态评价体系构建[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41(02):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