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胡云卿 陈静 蒋涵
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五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骨伤五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行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13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疼痛评分
下肢骨折包括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等,多由于意外暴力所致,是骨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下肢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意外受伤、手术、活动受限及术后长期康复等事件,对于患者而言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应激,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此外,骨折后的疼痛是剧烈的、长期存在的,患者术后可因疼痛而出现精神紧张、消化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症状,并因疼痛而畏惧活动,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不利于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1],还可造成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由丹麦外科医学家Kehlet和Wilemore在2001年提出[2],其以循证医学依据为基础,通过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一系列已被临床证明有效的护理方法,达到减少手术患者心理及生理的不良刺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帮助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整合了外科学、麻醉学、护理学和营养学等多学科,在围手术期管理中互相协作,是一种优化的护理模式。本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骨伤五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行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13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确诊为下肢骨折,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4)排除患精神病病史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5)排除合并有严重脏器损伤者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6)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患者主诉疼痛时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评分采取相应的镇痛疗法。通过口述形式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常规进行心理干预。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饮;(2)术中护理:术中常规留置引流管道,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3)术后护理:术后禁食禁饮6h,如无恶心、呕吐则可进食清淡流质,如患者主诉疼痛则予疼痛评分并遵医嘱予镇痛处理。术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遵医嘱予镇痛药物直至无痛,每日疼痛评估至少一次,患者主诉疼痛时应动态进行疼痛评估,观察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有无副反应。采用发放宣教材料、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术前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其安慰和鼓励。术前6h禁食,2h禁饮。(2)术中护理:如非必须,不常规留置引流管道。手术期间做好保温措施,所输注的液体、伤口冲洗液等均应加热至38℃,以防术中意外低温的发生。(3)术后护理:术后禁食禁饮4h,此后可少量饮用温开水,如无恶心、呕吐可进食清淡流质、半流质。术后每日疼痛评估至少3次,患者主诉疼痛时立即评估并采取镇痛措施。向患者介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与康复治疗师和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按阶段完成康复动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1.3.1 疼痛: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分,该评分法采用0~10分共11个分值代表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要求患者指出最能表示其疼痛感受的一个数字。所评分数越高,则表示被测试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具有循证医学基础的各项优化措施改善了围手术期传统操作及流程,更新了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思路,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传统观念中,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6h,然而多项研究表明[3]:长时间禁食禁饮可引起机体对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的吸收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术后血糖升高,影响伤口愈合。快速康复理念认为术前6h禁食、2h禁饮不仅不会造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误吸,还促进了患者的舒适。此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一改传统护理中,当患者主诉疼痛时才予镇痛干预,而是给予预防性镇痛措施,促进了患者的舒适,减少了因疼痛而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4],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了住院天数,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月英,欧阳浪.疼痛护理路径在骨科无痛病房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988-989
[2] Kelet H. 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cutames[J].American Jornal of Surgary,2002,183(6):630-641
[3]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6):413-418
[4]贾飞飞.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疼痛影响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