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策略

作者

焦巍岭 王松峰 魏亚蕊 王守胜 杨明明 崔一帆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457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通过对综合思维内涵的分析,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旨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提升地理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思维的内涵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综合思维的内涵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地理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等多个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把握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往往是多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生能够从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产业等)的综合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

2、有助于学生解决地理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问题,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探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学生可以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居民出行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综合思维是地理素养的重要体现。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同时,综合思维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剖析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时,可以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知识,分析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师可围绕综合性教学主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如结合教材内容设计 “自然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变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等主题。以 “自然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为例,学生需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状况等,探讨自然灾害(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对农业、人口、城镇、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可参考教材中第六章 “自然灾害” 的内容,让学生分析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如何影响区域内的人口分布、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等。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由于我们在内地,可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必修二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 相关内容时,可让学生调查当地的人口分布现状、人口迁移特点和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人口发展建议;或者在学习必修二 “乡村和城镇” 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对当地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发展情况、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当地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参考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二)创新教学方法

1、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问题,如“如何实现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火星基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哪些地理因素?”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研究时,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火星的宇宙环境、表面自然状况、人类生存需求等方面,探讨火星基地的设计方案。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如 “某山区(可结合当地实际)的脱贫发展之路”“某城市(参考教材中城市相关内容)的产业转型发展” 等,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分析 “某山区的脱贫发展之路” 案例时,学生需综合考虑该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资源等)、社会经济状况(如人口、产业、交通等)、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脱贫措施等,总结山区发展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可参考教材中人口、产业、乡村和城镇等相关章节内容进行分析。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 “乡村和城镇” 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分组探讨当地不同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特点、城镇化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收集当地乡村和城镇的数据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分析空间结构特点和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原因,有的学生负责总结对当地城乡发展的影响等,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完善评价体系

1、多元化评价

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积极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其顺.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有效教学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 2021(23)

[2]罗丽娜. 浅谈地理要素综合思维的培养[J]. 读与写, 2021,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