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道路施工中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作者

徐悦 邢永梅 董玉红

1.身份证号:220281198701310527;2.身份证号:220105199301222029;3.身份证号:220122198711068126;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路施工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沉降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通过对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减少道路维护成本。文章重点讨论了沉降段路基路面的预处理、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以期为道路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道路施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安全。然而,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沉降段问题时有发生,给道路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沉降段的出现不仅会降低道路的平整度,还会加速路面的损坏,增加道路维护成本。因此,探讨道路施工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沉降段产生的原因分析

沉降段产生的原因可谓是纷繁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地基条件不良、施工工艺存在缺陷以及材料质量未能达标等多个方面。

首先,地基条件不良是导致沉降段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基的土质如果过于松软,或者含水量过高,会导致其承载力显著降低,进而难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使得路基在长时间负荷下逐渐沉降。此外,如果地基的承载力本身就比较低,那么它对于外部压力的抵抗能力也会相应减弱,从而增加路基沉降的风险。

其次,施工工艺的不当也是导致沉降段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压实工作未能做到位,路基的密度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整体的稳定性。另外,如果排水系统不完善,积水容易渗透到路基内部,使得路基受到水的侵蚀和软化,进而引发沉降。

最后,材料质量的不达标也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沉降段的出现。如果路基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比如强度不够、耐久性不足等,那么这些材料就难以承受长时间的负荷和环境的侵蚀,从而导致路基的变形和沉降。

二、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一)预处理技术

在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一系列充分且细致的预处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系列预处理工作的首要步骤,便是要对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处理,以此来显著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地基加固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其中,换填法通过更换地基表层的不良土壤,填入性能更优的材料,从而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压实法则利用机械或重物的压力作用,使地基土壤变得更加密实,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注浆法则通过向地基中注入特殊浆液,浆液凝固后能显著提升地基的整体性和承载力。紧接着,排水工作的妥善处理同样不容忽视。排水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害对路基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干燥稳定。为此,需要精心设计排水系统,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避免积水对路基造成浸泡和冲刷。最后,路基的平整处理工作也是预处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路基进行细致的平整处理,可以消除路基表面的高低不平和坑洼现象,为后续施工提供一个平整、均匀的基础面。这不仅有利于保证路面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提升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度。

(二)材料选择

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材料选择在整个道路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我们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所选材料具备高强度、出色的稳定性以及卓越的耐久性。这些特性是保证道路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要素。具体来说,对于路基材料的选择,我们可以优先考虑碎石、砂砾等硬质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水性,能够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确保道路在重载交通下的稳定性。同时,它们还能有效分散地基所承受的荷载,减少沉降段的路基变形,从而进一步提升道路的整体安全性能。而在路面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高强度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抗磨损能力,还能提供平整光滑的路面,为驾驶者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行车体验。同时,它们还能够有效抵抗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因素如雨水、温度变化等带来的侵蚀和破坏,从而确保道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性。

(三)施工工艺

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工艺确实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先下后上、先慢后快的原则,这意味着他们应该从路基的最底层开始施工,逐层向上进行,逐步完成整个路基路面的建设。这样的施工顺序有助于确保每层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应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控力度。施工团队应配备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施工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这不仅包括路基路面的平整度、厚度等物理指标,还应涵盖材料的强度、稳定性等化学和物理性能指标。在压实这一关键环节,施工人员应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压实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材料特性来确定,以确保压实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压实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压实速度和压实力度,避免过度压实或压实不足的情况发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路基路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为后续的道路使用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质量控制

沉降段路基路面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中确保施工质量的核心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严格把控质量,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具体来说,应对原材料的采购、存储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此外,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不得有任何疏忽和违规。同时,对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除了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施工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这个体系应涵盖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在施工完成后,为了确保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还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对前期施工成果的最终检验。检测内容应包括路面的平整度、强度、耐久性等关键指标,以及路基的稳定性和沉降情况。只有检测结果达到设计要求,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三、结论

沉降段问题是道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对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在未来的道路施工中,应加强对沉降段问题的研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道路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雨帆.道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20(3):123-128.

[2]黄广斌.高速公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公路工程,2022,44(6):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