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创新思路

作者

张晓萌

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也是确保会计工作质量与效果的关键保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规范、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力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正向、健康的会计管理环境,有利于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有利于加快会计核算速度。但现阶段,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着一定挑战与难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据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成效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稳步增强自身经营实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加强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力度。针对现阶段存在的观念问题、工作体系问题、信息质量问题以及财务人员工作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创新奠定良好基础,确保相关工作得以稳步、有序、规范落实。

1.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足够重视

存在一些事业单位,由于部分领导和财务人员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大,始终未能对该项工作形成正确认知,并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仅由财务部门独立负责即可,与其他部门人员并无较大关联,因此较为忽视对该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建设,造成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力度不足,难以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与效率。

1.2工作体系不健全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现存的相关工作体系较为粗略,制度机制的合理性、可行性、实效性较低,难以顺利执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效果较差。具体而言,缺少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对资金项目审核力度较低,不能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造成项目存在亏损问题。同时,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措施较为单一、片面,未能综合考量各项影响因素与管理缺陷。

1.3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发生

在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期间,若审核监管不足,便会增加信息失真现象产生几率,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甚至会引起较大的财务风险。同时,针对会计核算而言,存在核算标准不一致、审查步骤复杂、不必要环节过多、基础工作量较大等问题;在实际进行财务管理时,以综合申报、资金管理为核心手段,主要围绕财务数据进行操作,缺少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

1.4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在新时代环境中,综合素质优异、技术能力较强、信息化素养较高的人才是各个企业革新发展、增强经营水平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企业创新进步的驱动力。但从实际看,事业单位中存在部分工作态度敷衍、职业素养较低、专业水平较差的财务人员,对于自身职能、职责以及相关工作政策、法律制度较为模糊,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2.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2.1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关注力度

想要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顺利推进,相关领导、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积极接受、学习新时代下经营管理理念,正确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开展对于事业单位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具体而言,首先,事业单位应主动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在形成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营状况,及时完善预算编制体系,提高预算制定的合理性,确保财政预算统计的全面性和项目资金流动记录的细致性,并促使相应的监督管控工作切实落实到位,按照财政预算工作特点、要求,设定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明确财务人员工作指标。其次,应着重强调公费支出收入记录的公开性、公正性与公平性,科学调整各项目资金投入额度;建立系统化的会计基础工作监督体系,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2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为解决会计基础工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更新会计核算体系,从实际出发,参考政府会计改革机制、规定准则,构建统一的预算管理核算体系;明确设立会计凭证标准填制,要求凭证内容应确保正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记账凭证应具备完整的记录内容、齐全的签字印章等;制定会计账簿登记规范,并定期检查账簿制作质量,重点审核资金支出、资金收入、资金交易、有价证券、库存实物等记录信息。二是建立完备的管控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应进一步优化、细化管理制度,结合相关部分各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划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标准化的账务处理规程,设计合理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处理规定;补充会计审核、收支审批、风险管控机制内容,增强审核、检查工作的全面性、严谨性。

2.3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力度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将决定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最终效果,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第一,应对原始凭证加大关注力度,将资金收入与支出管理作为现阶段结算部门的核心工作内容,重视进行细节管理,提高操作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确保原始凭证的准确性、可靠性;第二,应加大对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数据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操控软件完成信息记录、整合、存储任务,增强数据整理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影响。第三,强化信息安全监管力度,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稳定性,防止产生信息泄露、损毁、窃取等问题。要求有关部门严格开展信息凭证审核、细节检查、信息整合工作,及时对信息化系统中的相关软件、硬件设施进行升级优化,并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

2.4强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应重视开展人员培训、人才团队培养工作。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提高会计人员聘用标准,加大对内部人员的管控力度,要求总会计师、会计负责人熟知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则要采取回避管理、约束管理措施,做好会计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与人员配置工作。其次,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活动,充实、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内容、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实操水平,累积工作经验,提升信息素养。最后,应主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工作质量、效率。

结语: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确保良好满足《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要求。具体实践中,通过强化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力度;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方式,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锦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西部财会,2023(08):42-44.

[2]刘星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构建面临的挑战及措施分析[J].会计师,2022,(1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