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职《医学基础》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作者

李雪红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数字化教育转型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转变:一是由工具向理念转变,数字化不再局限于辅助性、工具性的应用,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二是由单一向系统转变,从零散的信息化专项工作发展为系统集成的数字化战略行动;三是由分散到集成转变,将各地各校零散分布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大集成、大检阅。这种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迭代,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革新。

在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尤为迫切。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必须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步伐。当前,医药健康产业正经历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支撑的深刻变革,这对医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医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的独特路径。医学基础知识体系庞大且更新迅速,技能培养需要大量实践机会,而传统《医学基础》教育面临着 " 三高三难 " 的困境——" 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 "。数字化转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创造安全、可重复的实践环境,有效提升《医学基础》课程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医学基础》作为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为学生奠定医学知识框架、培养基本医学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通过对现有教学状况的深入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是制约课程发展的首要障碍。大量中职学校的《医学基础》教学仍沿袭传统的 " 教师讲、学生听 " 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未能从根本上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状态。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存在明显的抵触心理或技术应用能力欠缺,即使使用多媒体设备,也仅停留在播放陈旧课件的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这种状况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和效果均不理想。医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有效传达核心概念,学生理解困难,记忆不牢固,更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医学基础课程面临的普遍挑战。《医学基础》教育本质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而中职学校由于实训场地有限、设备昂贵、耗材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因素,实践教学开展困难。传统的解剖实验、生理实验等往往因设备不足而变成演示性教学,学生动手机会有限。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评价体系单一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当前中职《医学基础》课程评价仍以期末笔试为主要形式,侧重知识记忆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过程缺乏动态性和个性化,难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不利于教学改进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多元化评价提供了可能,但多数学校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师资队伍数字化素养不足是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许多中职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数字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教师培训机会有限,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导致教师面对新技术时无所适从。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的《医学基础》智慧课堂,通过理念更新、资源整合、方法创新和评价改革,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药卫生服务人才。

三、智慧课堂构建的理念与目标

智慧课堂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其构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目标定位基础上 [2]。针对中职《医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求,智慧课堂的构建应当遵循 "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技术为支撑 " 的基本理念,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从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根本性转变。

学生中心理念是智慧课堂构建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一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医学基础知识体系庞大且抽象,传统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困难。智慧课堂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抽象知识可视化、复杂过程动态化,如利用三维动画展示人体解剖结构,通过虚拟仿真呈现生理机制,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智慧课堂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进度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和节奏,实现 " 个性学、破边界、精准教 " 的教学效果。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力本位导向是医学基础课程智慧课堂的重要特征。《医学基础》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智慧课堂构建必须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反复练习临床技能,如体格检查、急救操作等,有效解决了实训场景危险度高、实训材料成本高、实训工位少的 " 三高三难 " 问题。智慧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方法,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医疗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整合知识、发展能力。

技术赋能教学是智慧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本质特征。智慧课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3]。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全流程赋能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师生互动更为频繁、作业批改更为高效、学生评价更为客观。大模型技术驱动的数字教材和学习系统,让线性化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化和网络化,每位学生都可以借助大模型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VR、AR 技术驱动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则创造了沉浸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 " 亲身经历 " 各种临床场景,大大提升了学习体验和效果。

四、数智化资源建设策略

虚实融合的实训环境构建是医学基础智慧课堂的基础支撑。针对《医学基础》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应建设 " 全生命周期康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等项目,推动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MR(混合现实)技术,开发沉浸式虚拟仿真资源,如三维人体解剖模型、动态生理过程模拟、虚拟显微镜等,使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和交互操作。这种虚实结合的环境有效解决了传统医学实验面临的尸体标本来源有限、实验设备昂贵、危险操作难以开展等问题。

移动学习环境的拓展打破了课堂时空限制。通过开发医学基础课程的移动学习 APP 或微信小程序,集成微课视频、在线测试、虚拟实验、知识图谱等功能,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终端与智慧教室系统的无缝对接,可实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的全流程学习支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移动学习环境应支持离线使用,考虑到中职学生网络条件可能受限的情况,确保教育资源的普惠性和可及性。

模块化课程资源包开发是智慧课堂资源建设的核心任务。应根据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微课视频、三维动画、交互式课件、虚拟实验、案例分析、自测题等多元资源。资源开发应遵循 " 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 的原则,便于教师灵活组合使用和学生个性化学习。

活页式教材与数字融合教材的创新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传统医学教材更新慢、表现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智慧课堂需求。应推进活页式教材、纸数融合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教材建设,将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通过二维码、AR 技术等无缝连接。例如,在解剖学教材中,通过扫描图片即可调出三维模型进行交互观察。这种教材形式既保留了传统教材的系统性,又融入了数字资源的互动性和丰富性。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是提升教学针对性的有效手段。知识图谱作为认知智能的关键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智能化阶段的重要基础 [4]。应基于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包含概念、关系、属性的结构化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可视化呈现和学习路径智能规划。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学生清晰把握知识框架,理解各概念间的关联;同时支持适应性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是解决实践教学难题的关键。应针对医学基础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实验,如解剖结构观察、生理参数测量等,开发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验。这些项目应具备高度交互性和真实性,允许学生自由探索和反复练习。教育部新修订的职教专业教学标准明确鼓励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展实训,这为虚拟实验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中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特征,结合当前中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构建理念、目标及具体策略,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医学基础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慧课堂的个性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教学资源的优化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仍需持续探索,以真正实现数字化赋能医学教育的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莹 , 邓钢 , 孙文生 , 等 .“电子电路基础”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J/OL]. 电气电子教学报 ,2025,(03):30-33[2025-07-03].

[2] 韩淑洁 , 王名涌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轮机工程专业为例 [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25,46(02):70-74.

[3] 黄璐璐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课堂实践现状及构建路径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08):88-90.

[4] 石磊 , 李超 , 刘旸 . 知识图谱在航天动力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建议 [J]. 科教文汇 ,2025,(12):102-105.DOI:10.16871/j.cnki.kjwh.2025.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