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坛中遇见成长
张微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白山市第五中学 134705
我投身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至今已二十余载。犹记二十年前,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憧憬,我踏入这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那时的我,并未料到,这不仅是一份职业的开启,更是一场自我蜕变与成长的奇妙旅程。在这看似狭小的教坛天地里,我与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相伴,共同经历欢笑与泪水、挫折与突破。在教育的滋养下,我逐渐领悟教育的深刻内涵,实现了从青涩新手到成熟教师的华丽蜕变。
初上讲台,我精心筹备的第一堂语文课,本以为会如预期般顺利,成为知识传递的精彩盛宴。然而,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上课时,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交头接耳,目光游离等情况频繁发生,我在慌乱中维持着秩序,但还是不能使教学按预定计划进行,本来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也只能“一带而过”。在那一瞬间,我充满了怅惘,自我怀疑的思绪也像潮水一样涌上了心头,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神圣的职业。
但我并未因此沉沦,而是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请教。他们耐着性子听我解答疑惑,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与大家交流了不少宝贵经验。在一些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引导之下,我开始深入观察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尝试主动了解、分析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我发现儿童热衷于生动有趣,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尝试将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的因素融入其中。例如在解读《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我就组织孩子开展角色扮演,请孩子分别饰演狐狸、老虎,并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模仿来完成,孩子们不但对课文寓意理解得很深,而且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有序。
在教学实践中,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 “因材施教” 的重要性。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人,其学习能力与模式有明显不同。有的孩子头脑灵活,很快就能够掌握新知识;而且有的孩子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来了解、吸收。对学困生,我始终认为只要有充分的关怀与帮助就会有进步。小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语文学习上困难重重,写作更是难上加难,每一篇作文只能寥寥几笔,而且内容空泛。我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以语句通顺的基础训练为切入点,指导他在生活中观察点点滴滴,鼓励他大胆地表达想法。同时,我也给他推荐几本符合其阅读水平和养成阅读习惯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宇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的作文中开始出现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见解。
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无数温暖与感动,这些瞬间也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有次我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在课堂上嗓子哑了状态很差。小朋友们都很敏感地意识到我很奇怪,那一堂课他们特别沉默,目光里满是担忧。课后,班长带着同学们一起为我准备了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上面写满了温暖的话语:“老师,您要快点好起来,我们都很爱您!”当我看到这些真诚的祝福时,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所有的疲劳和委屈在那一瞬间都消失了,我的内心充满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有的幸福和满足。
在小学语文教坛的成长道路上,我从未停止追求专业素养提升的脚步。我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教研活动,听取教育专家前沿理念、教学方法等,并与同仁深度交流教学心得。通过研究,我接触到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这两种先进教育理念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我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程时,我尝试运用交互白板与 VR 技术来进行场景的模拟和构建,播放了西沙群岛壮丽的自然景色视频,以交互的形式给予孩子们全新的体验,以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同时,我坚持阅读教育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期刊,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回顾往昔,思绪万千,往日教育征途中的一些困惑与挫折,已经成为我教育路上所积累的财富,我也逐渐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责任,它要求我们无限的责任心、爱心去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怀揣育人之心、立德之心、立行之心,力争给孩子构建更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伴着孩子一起在知识海洋里茁壮成长。我坚信,只要坚守教育初心,持续努力,我定能在小学语文教坛这片土地上收获更多的成长与幸福,见证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