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推进文化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张兴东 郭杰 石云 赵翠萍 荆荣惠
1.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71104 2.济南市钢城区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71104 3.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71104 4.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71104 5.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71104
摘要:随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传播地方文化、促进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文化馆服务在文旅融合过程中仍面临理念滞后、资源整合不足、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结合文旅融合的背景和文化馆的现实发展状况,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优化服务理念、深化资源整合、创新传播形式等策略,为文化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路径,助力文旅融合事业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馆服务;高质量发展;资源整合;服务创新
在国家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文旅产业正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地方文化资源的集聚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文化馆的功能正从单一的文化传播逐步延伸至文化体验和文化旅游,肩负着提升文化软实力与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的双重责任。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服务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一)文化馆服务现状分析
近年来,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其服务体系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不断完善。全国各地文化馆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和创新服务形式,在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各地文化馆通过举办展览、文化讲座和艺术培训等活动,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部分文化馆开始尝试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推出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然而,当前文化馆服务仍以线下活动为主,缺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二)文旅融合对文化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文旅融合不仅是一种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与体验的综合性创新[1]。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传播功能,而是需要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文化馆需要整合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
(三)文化馆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文旅融合为文化馆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一是服务理念相对滞后。一些文化馆仍停留在传统的展览展示层面,缺乏结合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创新意识。二是资源整合不足。文化馆与旅游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健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三是服务形式与文旅融合需求的不匹配。目前,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仍偏向传统模式,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新型文旅产品。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文化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服务能力的提升,亟需通过理念更新和机制创新予以解决。
二、推进文化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一)优化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服务定位,树立“文化+旅游”的发展理念,将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一方面,要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增强文化馆在资源配置中的灵活性与高效性;另一方面,完善开放、共享、协同的管理机制,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以及文化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良性互动。此外,文化馆还应探索建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标准,确保在追求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2]。
(二)深化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
文化馆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价值最大化。例如,文化馆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如手工艺体验、文化主题游等,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同时,应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体化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使文化馆服务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拓展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市场空间。
(三)创新服务内容与传播形式
为了适应文旅融合对服务形式和内容的更高要求,文化馆需要在创新中寻找突破。一方面,可开发互动性强、体验感佳的文化活动,如沉浸式展览、现场表演等,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应借助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推广文化内容,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扩大地方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在传播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讲好地方文化故事,形成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展望
(一)文旅融合中的文化馆定位与愿景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馆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更是连接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纽带。未来,文化馆应致力于成为区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核心平台,同时发挥其在文旅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加强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动开发,文化馆可以更好地传播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助力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构建多元协同的服务发展模式
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需要文化馆与多方力量的协同发展。未来,文化馆应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叠加效应。例如,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发高质量的文旅产品;与教育机构联动,将文化馆服务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增强文化的传播深度与广度;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和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文化体验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多元协同的发展模式将有效推动文化馆服务在文旅融合中的全方位提升。
(三)探索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
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化馆需要在文旅融合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3]。未来的文化馆服务不仅要满足本地群众的文化需求,还需以国际化视野传播中国文化。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馆可以通过打造高辨识度的文化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
总结:在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中,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肩负着传承文化、促进旅游发展的双重使命。通过优化服务理念、整合多方资源、创新传播形式,文化馆能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宏.文旅融合背景下推进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初探[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01):97-99.
[2]沈与.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与对策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01):110-112.
第一作者简介:张兴东(1968.04--)男,汉,山东新泰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单位: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职称:工程师
第二作者简介:郭杰(1998.08--)男,汉,山东新泰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单位:济南市钢城区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第三作者简介:石云(1978.01--)女,汉,山东济南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济南大学,单位: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职称:图书馆员
第四作者简介:赵翠萍(1966.11--)女,汉,山东省济南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单位: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职称:副研究馆员
第五作者简介:荆荣惠(1986.09--)男,汉,山东省济南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单位:济南市钢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