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火攻火战法在森林防灭火中的运用与思考

作者

龚自刚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云南 普洱,665000

摘  要:本文以云南森林消防总队的相关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以火攻火战法在森林防灭火中的运用。阐述了以火攻火战法的原理、优势及适用条件,分析了其在云南地区应用的典型实例,包括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气象条件、点火操作、队员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优化该方法应用的思考与建议,旨在为提升森林火灾扑救效率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火攻火战法;森林防灭火;云南森林消防

1引言

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众多的灭火方法中,以火攻火战法作为一种特殊但有效的手段,在特定条件下能发挥独特作用。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在长期与森林火灾的斗争中,多次运用以火攻火战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

2以火攻火战法的基本原理与优势

2.1基本原理

以火攻火战法是基于燃烧学原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人为地在靠近火源的合适位置点燃可控的小火,利用风向和新火的蔓延方向,使新火与原有的火灾形成隔离带,从而阻断火灾蔓延的通道,达到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的目的。

2.2优势

2.2.1高效性

相比传统的直接扑打灭火方式,以火攻火战法若实施成功,可在短时间内形成隔离带,迅速阻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尤其在火势凶猛、蔓延速度快的情况下,能有效争取灭火时间。

2.2.2资源节约性

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投入到扑打火线的过程中,减少了对灭火设备和人力资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灭火成本。

3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应用以火攻火战法的案例分析

3.1重庆北碚山火扑救案例

2022年重庆北碚山火中,云南森林消防总队驰援队伍面对火势向缙云山核心区蔓延的紧急态势,果断采用火攻火战法。其战术实施包括:一是科学预判与地形利用。利用缙云山山脊、防火隔离带等地形作为依托,沿下风方向预设人工火线,阻断火势向人口密集区蔓延;二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地面指战员开设隔离带并清理可燃物,空中无人机实时监测火情,水泵车压制火头,形成“地空配合、立体阻截”的立体灭火网络;三是精准点火控制。采用“分段点烧、递进超越”战术,由10余名点火手交替作业,确保火线按预定方向稳定推进,最终实现火场全线封控。此次行动中,以火攻火战法使火势在32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核心景区与居民区的重大损失,被央视评价为“教科书级操作”。

3.2玉溪江川“4·11”特大森林火灾救援案例

面对火场面积达1200亩、植被以油性松林为主的复杂火情,云南森林消防创新运用“以火攻火+泵车结合”战术,以火攻火与常规灭火协同,在火场东北线设置人工火线消耗可燃物,同时利用重型水罐车压制火头,形成“阻截+歼灭”双重攻势。此役中,火攻火战法使火场面积缩减至200亩,为后续清理看守奠定基础。

4以火攻火战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气象条件预测难度大

云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局部气候差异明显。即使借助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仍难以精确预测火灾现场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风向的突然改变、风速的急剧增减以及局地环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新火偏离预定方向,甚至失去控制,从而引发更大的危险。例如,在增援广西全州灭火救援案例中,原本预测的风向在点火后突然发生变化,若不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4.2点火操作风险高

4.2.1点火失败

点火工具故障、可燃物湿度未达标或点火位置选择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点火失败。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还可能使火灾在等待重新点火的过程中进一步蔓延,错失最佳灭火时机。

4.2.2新火失控

一旦新火在点火后因风势突变、地形影响等因素而失控,其燃烧速度和强度将难以预测和控制。新火可能迅速蔓延至居民区、重要设施或未过火的林区,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某总队扑救草原火过程中,就曾出现过因局部风速突然增大,导致新火瞬间越过隔离带的情况,幸好现场有备用的灭火力量及时进行堵截,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4.3对消防队员素质要求高

4.3.1专业技能

队员需要全面掌握燃烧学知识、气象学常识、地理环境判断以及点火器材的使用等技能。在实际作业中,要能够准确判断风向、选择合适的点火点、熟练操作点火工具,并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但目前部分队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还存在不足,影响了以火攻火战法的有效实施。

4.3.2心理素质

面对熊熊大火和复杂的作业环境,队员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而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果断性。在某支队某次战斗中,一些年轻队员在点火过程中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操作迟缓、犹豫的情况,差点导致点火失败。

5优化以火攻火战法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5.1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能力

5.1.1完善监测网络

在重点林区增加气象监测站点,配备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如高精度的风向风速仪、湿度传感器、气象雷达等,实现对林区气象条件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同时,建立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将监测数据及时传输到灭火指挥中心和一线作业队伍手中。

5.1.2提高预报精度

结合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对监测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提高对火灾现场及周边地区短期气象变化的预报精度。例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气象数据和火灾案例进行学习,建立气象预测模型,为以火攻火战法的实施提供更准确的气象依据。

5.2强化点火操作训练与安全保障

5.2.1模拟训练

定期组织队员进行点火操作模拟训练,在不同的地形、气象条件和模拟火灾场景下,让队员熟练掌握点火技巧、器材使用方法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提高队员的操作熟练度和准确性,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点火失败或新火失控风险。

5.2.2安全保障机制

制定完善的点火操作安全规程和应急预案,明确在点火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和应对措施。在点火现场,配备充足的灭火力量和安全防护装备,如灭火器、灭火弹、二号工具、逃生瓶、水囊等,一旦出现新火失控的迹象,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和补救措施。同时,设置安全警戒区域,疏散无关人员,确保周边居民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5.3提升消防队员综合素质

5.3.1专业培训体系

建立系统的森林消防队员专业培训体系,涵盖燃烧学、气象学、地理学、林业学等多学科知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开展理论讲座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课程,提高队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森林消防队伍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灭火经验和技术。

5.3.2心理辅导与训练

重视队员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训练活动,帮助队员克服对大火的恐惧心理,增强心理素质。通过模拟火灾场景下的心理压力测试和训练,提高队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在以火攻火战法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持冷静、果断的操作状态。

6结论

以火攻火战法在森林防灭火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云南森林消防总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强化点火操作训练与安全保障、提升消防队员综合素质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以火攻火战法的应用,提高森林火灾扑救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以火攻火战法的应用技术,不断完善相关策略和方法,使其在森林防火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偃松林火灾灭火战法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4,10(08):105-107.

[2]王琳.关于长白山核心区灭火战法运用的几点思考[J].吉林劳动保护,2021,(03):15-16.

[3]崔国栋.“四击法”扑灭入境火——中俄边境林区基本灭火战法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9,(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