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葫芦岛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融合机制研究

作者

谷岩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1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愈发凸显,尤其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将这些资源与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相结合,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导,然而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爱国情怀的培养逐渐成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葫芦岛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了其在高职院校爱国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葫芦岛红色文化资源;高职学生;爱国情怀;融合机制

引言:国家是每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根基,联通着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印记。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青年一代若无坚定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必然难以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找到自身定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葫芦岛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培养高职学生爱国情怀提供了重要养分。根据“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活动精神,高职院校应从多角度出发,全方位革新教育模式,打造教育、活动、环境三位一体的爱国情怀培养体系。

一、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台账,夯实高职爱国育才基石

葫芦岛这片土地上矗立着多处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红色景点。如作为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上的著名战役之一,塔山阻击战不仅奠定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基础,更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其遗址保留了当年激烈战斗的历史痕迹,展现出革命军民同仇敌忾的顽强精神。葫芦岛抗日英雄纪念碑所在的地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镇,所刻的文字、碑文背后的故事无不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材。同时,还有葫芦岛市的杨家杖子抗日根据地,作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高职院校应秉持系统性、全面性、精准性的原则,从宏观层面明确育才思想,内部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小组,对葫芦岛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广泛纳入相关的历史文献、口述史料和地方志中保存的红色文化信息,按照其历史背景、革命意义、教育功能等维度进行分类,精准定位每一项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同时,学校对于新发现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及时纳入台账中,并深入研究与评价其教育价值进行,对于已损毁或不可复原的资源要及时追溯录,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资源的历史信息。在台账的构建过程中,学校需根据职业教育的需求,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分类整理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譬如,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着重整理与抗战期间军事工业有关的历史资源;对于服务类专业学生,则更多关注红色文化中关于奉献精神与团队合作的内容,夯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基。

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潜力,构建高职爱国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在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潜力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葫芦岛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学生的职业教育需求,构建系统化、层次分明的爱国教育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课程设计可以分为理论讲授、现场教学和实训操作三大板块。理论讲授中,以革命史为主线,通过深入剖析塔山阻击战的战术策略与参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帮助学生理解革命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系。现场教学则利用抗日英雄纪念碑和革命烈士陵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其亲身感受历史氛围的同时,深化对国家历史与革命精神的理解。实训操作部分结合机械类、服务类等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将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程的设计注重专业方向的针对性,通过不同的模块设置,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并在职业成长中养成爱国情怀。

三、渗透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开展高职爱国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技能需求,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参观、考察、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例如,在塔山阻击战遗址安排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参与军事装备的模型制作和维护,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使其在操作中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坚韧。在抗日英雄纪念碑前,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需参与组织和策划纪念活动,从中学习如何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学校应当设计长期的、系统化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其在企业实习期间也能够持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此外,定期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竞赛和演讲比赛,激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内化并自觉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如此,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结论:葫芦岛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为高职院校开展爱国情怀培养提供了丰厚土壤。通过深入挖掘塔山阻击战遗址、抗日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陵园等资源,学校可结合职业教育需求,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活动,效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这一融合机制不仅能够增强职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还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6):73-75.

[2]甘子成.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7):70-72.

[3]赵珊珊.高职院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72-74.

[4]庞辉霞.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以北海地方红色资源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4,(0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