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册在视障学前主题游戏课程的实践
陈丽红
广州市启明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 510507
摘 要 :《成长记录册》是教师与视障学前儿童一起用图画、盲文、照片、制作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等方式记录视障学前儿童的经历、发现和体验。本文阐述了目前视障学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尝试确立“帮视障学前儿童寻找成长的记录,体验操作的快乐”理念,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活动进行实践与尝试,让“成长纪录册”成为视障学前主题游戏课程的一部分,真正地挖掘每一个视障学前儿童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成长记录册;主题游戏课程;实践
目前视障学前课程缺乏统一的、核心的、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及传统观念影响,透露出重以教师为主的教材教学轻以儿童为本的自主探究获得经验的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主题游戏课程实施的质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尝试确立“帮助视障学前儿童寻找成长的记录,体验操作的快乐”理念,让孩子们在主题游戏活动中动起来、玩起来,最终优化主题游戏课程实施质量,实现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活动价值和经验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园和教师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视障学前教育学校普遍采用的是分科教学,教师通常是将课程资源看成是静态的,主要局限于参考普通幼儿园教材、从网络获取的各类资源或是依据教师自身经验,并根据学期主题计划设计好教学活动提供给视障学前儿童,小学化倾向明显,没有真正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拓展适宜的课程资源,助推主题游戏课程的开展。
基于此,尝试在开展主题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视障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现有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未来融合发展需要,利用各种可触摸的不同材质物品,设计并实施相关主题活动,使生活和经验进入主题学习过程,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在真实、充分的成长记录册中,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经验,进而让主题活动价值“活”起来,经验价值“显”起来,真正优化主题游戏课程的质量。
二、实践与尝试
《成长记录册》是教师与视障学前儿童一起用图画、盲文、照片、制作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等方式记录视障学前儿童的经历、发现和体验。以多元材料制作手工作品为主,具有过程性、发展性、丰富性、个性化等特征的成长记录册,可以使视障学前儿童成长看得见。
(一)引导视障学前儿童参与成长记录册设计,培养视障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愉悦。
3~6岁是幼儿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由于视觉缺失或不足,感官、言语、想象、思维、运动等方面受到限制,使视障学前儿童缺乏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因此引导他们通过触觉、听觉、嗅觉、残余视力等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从而逐渐提升审美能力。通过选择各种质地的物品,依据主题内容,引导视障学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设计自己喜欢的成长记录册,既激发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又满足个性化记录的需要。如在“勤劳的小蜜蜂”这一主题游戏课程中,用废旧的气泡膜来让视障学前儿童了解蜜蜂窝的结构,再根据视障学前儿童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手指、棉签、画笔等方式)进行涂色装饰,这样既可以加强视障学前儿童的环保意识,又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动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二)以成长记录册为媒介,立足于视障学前儿童的兴趣与经验,链接主题内容,关注经验的连续生长。
目前视障学前主题游戏课程资源缺乏,仍受限于认知灌输,忽略视障学前儿童实际的兴趣与需求。在主题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有关注视障学前儿童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了解他们的原有经验,激发强烈的内驱力,使其在游戏中付出各种努力时,才能引发他们持久和深入的学习。如“春天来了”这一主题中,采用成长记录册来记录视障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主要通过了解春天的相关知识、记录与父母一起寻找的春天、我的探索旅程以及我的作品四个篇幅去呈现。立足主题游戏课程实践,厘定具有适宜性、可操作性、可测性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重点在于引发视障学前儿童主动探索思考春天的相关知识,个性化地表征所获的经验,并且投入自己的专注力,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
(三)成长记录册的多元的表达与创造,有助建构力的提升,促进视障学前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视障学前儿童由于缺少了大量的视觉体验,感性经验积累较慢,有词语与形象脱节,语意不合的现象,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优于粗大动作发展,但与普通儿童相比,精细动作发展仍显滞后。在主题“龙腾新年”活动中,视障学前儿童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制作纸质龙年贺卡、彩带舞龙、乐高搭建“我的中国龙”,还有与家长共同制作具有个性化的龙年手工作品贴在成长记录册上,孩子翻阅成长记录册时触摸各种手工作品和盲文,可以促进记忆力的发展,有效地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今后良好的盲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盲文的早期阶段,提高快速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盲文的阅读技巧涉及到正确的身体姿势,手和手指的灵活移动,手指的力度等方面。成长记录册采用的不同触感的材料,如:不同形状的海绵纸、砂纸、瓦楞纸、邹纸、吹塑纸、不同质地的布料、纽扣、亚克力珠子、水果发泡网、快递塑料气泡膜、各种形状的豆子、落叶、瓜子壳等等依据主题内容,粘贴方式进行装饰创作,以书本形式呈现记录,这样既丰富了视障学前儿童的触觉体验,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促进他们的手指协调性和灵敏度。
三、反思与展望
通过有效记录、科学评价、多元参与的适宜方法,让成长纪念册成为视障学前主题游戏课程的一部分,促使教师将视角从关注教学结果转为关注每一个视障学前儿童是怎样发展的,从而真正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当然,在实践尝试中也遇到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优化成长记录册的内容和形式来帮助每个视障学前儿童能力有所提升?小组活动中如何关注到每个人?如何通过成长记录册实施多元评价?在后续的主题游戏活动中,成长记录册还需要从以下两点考虑继续改进。
(一)优化成长记录册的内容与形式,聚焦“回顾分享”,让主题游戏更有深度。
将在生活、游戏中的思考以成长记录册的方式呈现是视障学前儿童持续深入学习的有效方式。除了既定的模式:“照片+作品”的形式制作外,还应该加入视障学前儿童主题游戏活动前评估表,活动中照片分析记录或观察记录表,活动后作品分析表,充分挖掘他们在主题游戏活动中具体表现背后的原因,解读和评价儿童行为,思考下一步的支持策略。
回顾与分享是促进视障学前儿童深度学习的方式,也是促进他们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教师支持的重要环节。尝试书本式与电子相结合,加入语音导览,当翻开成长记录册时,不同的篇章有指引性的语音以及视障学前儿童回顾分享的语音记录,达成触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吴扬,钱志亮.盲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08):34-36.
[2]陈锂.盘点·盘活·盘思:聚焦资源的课程审议——以“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下中班“我来显身手”主题审议为例[J]. 幼儿100(教师版),2020 (04):46-50.
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普特园际合作下共建主题游戏课程研究”(2023YQJK06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