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许改娜
定边县第二中学 718600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明确新时期语文作文的教学方向,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及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将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作文教是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深入理解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求,把握核心素养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及文学自信等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向
1.重构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标准都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分数至上”的作文教学目标已不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及学生的成长需要,当务之急教师应基于新课标调整语文作文教学方向。教师要摒弃培养学生作文应试技巧的教学思路,从激活学生内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表达、思维逻辑及审美创造等能力[1],真正从学生视角出发考虑他们的个体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2.关注作文教学方式创新
课堂教学方式影响着作文教学氛围及学生参与积极性,继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作文素养的发展。传统作文教学侧重于固定模板及文法知识等理论内容的输出,主要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固化,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初中语文作文课堂要重视课堂组织方式的创新,采取生活实践教学及课堂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尝试中掌握语文写作的技巧,实现语言运用及思维创造等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1.积累写作素材,培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运用民族文化的能力,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形成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经典文学名篇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尽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学价值,对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及写作素材积累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具备将其巧妙融入语文写作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及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文学名著阅读分享会”活动,学生以读书卡(表1)的形式介绍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内容及文学价值,并分享文章中的历史典故、优美词句或古诗词等,让学生在分享及交流过程中了解更多优秀文学作品。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传统文学元素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字创作的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及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构建教学氛围浓厚的高效课堂,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及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各项写作练习和教学任务实现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及文学自信的提升。
(1)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即便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及写作资料,但在输出时却遇到了困难和障碍,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所写出的文章存在内容表达不完整或内容缺乏深度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情境,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将脑海中的素材转化为流畅的语言及文章的能力。以写作课“学会记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话题“印象最深刻的往事”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适时提出“为什么印象深刻?当时是怎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典故或成语进行表达,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境。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想要写出优秀的文章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也需要缜密的逻辑及构思能力。但很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逻辑混乱及内容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辩论赛或故事接龙等实践活动,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机会[2]。例如在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议题“描写人物精神的切入点”展开论述,学生在思考和辩论过程中可以掌握从语言、外貌及行为等不同方面表达人物精神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
(3)开展阅读鉴赏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感受、品味语言文字及作品,可以逐步形成感知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优美,让作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可以借助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写作风格,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品读文章过程中促进学生鉴赏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开展阅读鉴赏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来营造阅读氛围,并让学生以语言或绘画等方式展现文章所描绘的场景,逐步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
(4)优化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巩固写作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从行文思路、语言运用及主题思想等方面对作文进行评分,很少关注学生思维逻辑及文化素养等学科素养的体现,难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指明方向。因此教师要对作文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关注作文基本要素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创作思路、文化内涵、语言表达及作文意境等内容的评价[3],全方位考查学生在写作方面的长处和弊端,从而为教师优化和调整作文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教师在点评时可以详细指明作文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练习建议,以便为学生后期作文学习及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名篇实现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并通过口语交际及文学鉴赏等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除上述教学举措外,优化写作教学评价标准和方式也十分重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实现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及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聪颖.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家长,2024,(07):153-155.
[2]郭海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24,(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