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学前教育绩效评估
张艳 曲木尔才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 要: 凉山州彝区“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学习资源不足、学前教育师资量小质弱、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学校与社会缺乏互动等现存问题。为持续推进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行动,必须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完善学前教师监管、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提高家长支持度。
关键词: 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一村一幼;绩效评估
一、引言
“扶贫先扶智,教育断穷根”,教育是帮助民族地区人民从根本上脱离贫困,阻断贫困待机传递的方法。普及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一村一幼”作为立足四川凉山彝区实际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之举和长远之计,有利于从根本上阻断凉山彝区的贫困代际传递。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体科局于2015年按上级关于开展“一村一幼”的工作要求,组织了“凉山州2015年‘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辅导员培训”,资源和资金匮乏,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即使有幼儿园也存在设施条件差、资金投入少、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为凉山彝区学前教育提供了空前的资源保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有必要开展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学前教育绩效评估,是决定其在凉山彝区长期实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研发现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为“一正式开始全州的学前教育行动。在“一村一幼”实施之前,由于地理环境恶劣,
作者简介:张艳( 1988— ),女,四川广安人,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非线性分析研究、民族教育。曲木尔才(2022—)四川凉山人,西昌学院在读学生。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研究(YZWH2340);西昌学院2023年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学前教育绩效评估”。
村一幼”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二、“一村一幼”在凉山彝区实施中的阻滞因素
长期以来,凉山彝区基础教育薄弱,学前教育更是其中的短板。2015 年以前,凉山彝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2015 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凉山州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理念,实施了“一村一幼”计划。据调研,截至 2020 年底,凉山州共有 2894个幼教点,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 85.02%,与 2014 年相比较,提高 了30 多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凉山州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显著提高。依托凉山“一村一幼”,团队于2023年6月在四川省普格县洛乌沟乡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调研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园与社会互动合作、政府对幼儿园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家长和老师进行调查,结合部分访谈结果,对比分析“一村一幼”计划实施前后及“一村一幼”计划实施后的城乡幼儿园对比。
(一)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调研发现,凉山彝区教育资源仍然不足。首先,学位保障不够。自 2015 年凉山实施“一 村一幼”计划,幼教点数量每年递增,但远赶不上学前儿童人数增长的速度,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其次,幼教点的办学条件差。“一 村一幼”的幼教点都是通过租用民房、与小学或村委党支部活动室共用一处地方组建起来的,基本的配套设施只有电视、播放器、饮水机等,条件稍好的幼儿园配有小型滑滑梯。再次,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整个“十三五”期间,凉山州累计投入94 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但实际用于学前教育的部分不足。最后,师资保障不够。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幼儿园的师资不够充足。
(二)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教育理念落后,一些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上,缺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关注,可能导致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影响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数据显示,15.38%的调查对象认为幼儿园的安全措施不得当。主要表现为: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制度不健全等。最后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数据显示,15.38%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合理的课程规划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可能使孩子们无法接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影响其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发展。
(三)学校与社会缺乏互动
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家长参与度低、支持力度不够。其原因是家校沟通不畅、家长意识不强、教育观念落后等,可能导致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不紧密,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三、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实施建议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已取得可喜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为保护已有成果,坚持持续改进,在后续实施中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快速补齐短板,真正实现“一村一幼”建设目标。
一是,要通过绩效评估,督促和约束“一村一幼”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明确好评估目标和标准、时间和路径等因素,更有效地推进一村一幼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及经费使用。通过绩效评估,深度剖析一村一幼的资源分配情况和经费利用状况,并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规划,优化资金使用流程、提高教育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更有效地提供覆盖面广、量质俱佳的教育服务。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设施和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与城市幼儿园相当的学习条件。还应通过政府牵头建立合作机制,与城市的优质幼儿园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是,要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通过绩效评估,对一村一幼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明确目标、解决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落实问题解决的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让家长和全社会对一村一幼教育教学环境提供的肯定。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吸引优秀教师,提供奖励措施,例如给予农村幼儿园教师更高的工资和福利,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从事幼儿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师资培训。政府可以组织幼儿教育培训班,培养更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四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幼儿园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绩效评估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工具,可以基于定性和定量数据来识别个人或团队的贡献。通过考核与绩效相关的激励机制,可调整幼儿园成员战略目标并优化他们的能力、关注点和期望值,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及推动持续进步。五是,要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通过社区主题活动、幼儿园开放日、亲子活动、送教到家等方式提高家长参与的意愿,促进幼儿园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家长、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推进幼儿园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廷红、徐东、田肖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06):65-70.
[2]朱悦.农村留守幼儿家园合作的多维困境与改进策略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
[3] 冯丽、陈淑梅.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基于河北省某县一所乡镇幼儿园的个案考察[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04):50-56.
[4] 林业.探讨农村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L.新课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