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编制
吴涛
身份证 342425199111064454
一、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效果。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工程规模大、复杂度高的项目往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更细致的预算编制工作,因此会对预算造成更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工费用、材料价格、施工条件等存在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反映实际情况。不同的设计方案可能会导致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预算的编制。监理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提高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满足相关要求,从而增加工程的造价。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增加等情况,进而影响预算编制。[1]
二、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预算编制
1、编制范围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中的编制范围是整个预算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其明确定义了预算编制的范围和要求,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明确预算的时间范围是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确定预算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确保预算覆盖整个建设周期,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各个阶段的费用预算。要明确预算的具体内容要求,包括项目的各项费用、工程量清单、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利润等内容,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要考虑预算的使用限制,包括预算的可调整范围、预算的用途范围、预算内的费用结构等,确保预算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起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用。编制范围还要充分考虑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特点,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技术要求等因素确定预算范围,确保预算编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匹配。要考虑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责任部门、监督人员、审核标准等,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直接影响着最终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采集主要包括获取项目相关信息、收集工程量数据、确认价格信息等内容。在数据采集阶段,首先需要获取项目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地理位置、规划用地面积、项目类型、建筑功能等。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预算的范围和侧重点,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预算编制提供基础。要对工程项目中的各项工程量进行准确计量和收集。这包括土方工程量、砌筑工程量、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安装工程量等,需要依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认真核算。要确认各种材料、设备和人工的价格信息。这涉及到市场行情的了解和调查,以及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获取的价格信息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要进行资源消耗量的调查,包括燃料消耗量、水电消耗量、人工工时消耗量等。这有助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费用。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整理。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和汇总,排除错误数据和重复数据,以确保最终形成的预算数据准确可靠。[2]
3、定额计价
定额计价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定额和清单项目进行计价,以实现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定额计价是根据工程建设定额中规定的工程数量和工程定额值,结合当地市场行情确定的价格指数,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定额计价的核心是将工程量与定额值相乘,再按照市场价格调整系数计算出最终的造价金额。工程建设定额是国家规定的标准工程数量和工程定额值的清单,包括各种建筑工程项目常用的材料、人工和机械设备等消耗量和定额值。通过参照工程建设定额,可以对工程项目中的各项工程量进行准确计价,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定额计价中使用的价格指数是参考当地市场的物价水平和材料价格等因素确定的,在计算预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方法、工程难度、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调整系数对造价金额进行修正,以确保最终预算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定额计价通常适用于规模较大、结构相对标准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在施工图设计比较成熟、施工工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较为常用。通过定额计价方法,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标准化和统一,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4、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工程项目的成本,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首先需要进行项目概况核算,明确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规模、功能要求、地理位置等因素。通过详细了解项目需求,可以更好地确定预算编制的方向和重点。要对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项工程量进行清单核算。工程量清单是根据项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编制的,涵盖了工程项目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劳动力数量。通过细致核算工程量清单,可以为后续的定额计价和价格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成本估算需要考虑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设备租赁费用、管理费用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全面考量。成本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预算控制和资源分配。完成成本估算后,需要编制详细的预算报告。预算编制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介绍、工程量清单明细、成本估算计算过程和结果、预算控制计划等内容。通过清晰明了的报告,可以使项目相关方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预算情况,为预算审批和执行提供依据。
5、风险预留
风险预留是指为应对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而在预算中预留一定的资金,可以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变动成本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质量达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认真分析和确定可能影响工程项目成功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变化、天气影响、人力资源不足、材料价格波动等。通过系统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风险预留资金的具体数额和用途。对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定级,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高风险因素可能需要更多的预留资金,低风险因素则可以适当减少预留金额。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各类风险,有效管理风险预留资金。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合理确定预留额度。通常情况下,预留额度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调整。合理的预留额度能够平衡成本和风险,确保项目的财务安全。风险预留资金的使用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急处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超出预期的风险事件,需要及时启动风险预留资金,以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未使用的风险预留资金,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记录。
6、编制报告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苗榕 .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编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3(11):100-102.
[2] 周 波 . 关 于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预 算 控 制 与 措 施 研 究 [J]. 砖瓦 ,2021(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