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城市设计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
李宏岩 王小伟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00
摘要:在城市设计教学领域,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求的关键。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城市设计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如教学理念更新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等,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城市设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城市设计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城市设计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困境与对策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与要求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师。这种类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书,还要具备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在相关行业企业工作的经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强调了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城市设计教学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1. 扎实的城市设计专业知识:教师应系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讲解。
2.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实际参与城市设计项目的经验,了解城市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操作流程,能够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虚拟仿真技术等,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城市设计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1]。
二、“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城市设计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技术应用与融合困难
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在教学中难以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如 3D 建模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城市设计教学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也是教师们面临的一个挑战。例如,在城市规划课程中,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规划,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较为欠缺,导致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的平衡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平衡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实践操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导致学生对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在“互联网 + 教育”时代,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城市设计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虽然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和整理,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城市设计教学需要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获取这些教学资源时可能会遇到困难[2]。最后,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共享不够顺畅,导致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三、“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城市设计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
在“互联网 + 教育”的背景下,完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是提升城市设计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机构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计划应涵盖互联网技术应用、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内容,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包括线上课程、线下研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线上课程让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获取最新知识和信息;线下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教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促进实践与理论结合
为了提高城市设计教学的质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关键。学校应加强与企业、设计机构的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设计实践项目、课程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在“互联网 + 教育”时代,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和整理与城市设计教学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料,如教学视频、案例库、虚拟实验室等。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学校应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一个便捷的资源交流和共享的空间。教师将自己整理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上,供其他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以从平台上获取其他教师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结语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要求高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双师双能型”教师作为城市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蒋锶琦.“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4,(21):19-21.
[2]陈天,王柳璎,侯鑫.新工科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设计教学体系探索[J].城市设计,2023,(06):96-105.
[3]薛敏,农惠媚.高质量发展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1(02):187-191.
作者简介:
1.李宏岩,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03,民族:汉,籍贯:河南商丘,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2.王小伟,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06,民族:汉,籍贯:河南中牟,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职称: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城市设计教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309030090833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