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助力小学语文创新课堂
戴丽珍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小学 528100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到来,核心素养能力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工作能力的形塑,每个教师都需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探讨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课堂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基于语文学科能力的综合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涉及语文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词汇积累、语言表达的理论知识、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个人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了与时俱进,顺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又理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热情。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流方式,语文核心素养很重要。这使得汉语的工具性特征变得明显。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和训练其他课程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小学生进步的必要条件。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
小学三年级,是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调皮幼稚是他们的天性。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心理特征尚不成熟,这使得他们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注重课程的生动性和活跃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但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任然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没有完全在传统的教育格局中解放。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十分枯燥乏味,缺少应有的活跃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十分低落,对语文的学习也渐渐失去了积极性。学生上课上课走神,要打瞌睡,要跟人唠嗑。这堂课应该讲解的知识,教师是不能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传授的。所以,课堂教学的氛围需要教师们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加以解决和创新。
(二)传统老旧的教育理论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及其教学常规活动实施中,存在着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念仍然相对较为落后,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课堂生活的内在积极性依然有待巩固提高,课堂自主教学内容的呈现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学生课堂主体和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地位依然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及教学的活动环境中也体现出来得还不够清晰明显。教师如果在组织课堂活动实践中发现对某些学生反复提出种种疑问答案和问题时,对该类学生进行的课堂处理也一般会是以现行课本知识点为基本标准内容,以答案为标准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能力提高受到限制。
二、小学语文创新课堂实践探索
上面我们谈到当代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传统老旧的教育理论难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探讨创新课堂的可行性,旨在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参考。
(一)运用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提高小学生的情感素质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工作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观念。合作学习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很受学生欢迎。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不会觉得语文学习的背诵、背诵和理解很枯燥,而是愿意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学习的秘诀。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之间的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讲解一些同学听不懂的知识。这种“多对多”的教学方式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越来越充实。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智慧翻倍,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处理语文学习中的难题,让语文课文变得更容易理解,学习思路的局限也不会妨碍他们进一步学习。教师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这样每个小组里既有资优生也有差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全方位解决。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的篇幅虽然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思维能力的空间和进行语言运用的机会。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红头遭遇困难时,是青头给了它帮助与鼓励,那青头凭借什么才能做到这些的?”学生们互相合作,各抒己见,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和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自然而然地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读到:红头高兴得流下来眼泪:“谢谢你……”我问学生:“它还会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让学生做课程的主体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其主导作用[2]。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课堂评价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小学生只有把语文素质的提高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通过评价,才能在知错的基础上改正错误,提高自己。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分析中,教师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告诉我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小学生的反应不一样。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在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和教师的想法无疑会有差异。这时,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考虑,了解学生的想法,有目的地评价学生的反应,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评价。讨论生活中的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这些过程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语文学习更能体现主题学习的色彩。学习越丰富多彩,越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变得更强。为了使当前的教育发展适应中国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们为此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要求下逐步发展。这个学习过程目的性很明显,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个时候,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韦忠.浅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构建措施[J].读写算,2018,(34):143.
[1]苏立忠.巧用多媒体,激活初中语文教学_苏立忠[J].考试周刊,2012,(8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