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作者

万兰平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是“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021年全国职教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将职业岗位需求、课程体系建设、技能大赛及职业资格证书四者全新整合,形成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就目前差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对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研究

岗,主要包括岗位需求、工作任务、技能标准、核心素养。是市场岗位能力需求,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逻辑起点,贯穿整个逻辑主线;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

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课程是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核心工作、基本抓手。

赛,主要包括赛项结构、竞赛内容、竞赛评价。是体现职业综合能力,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试金石,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高端培养和评价环节,高于职业认证要求。

证,主要包括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评价、行业认证。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对接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检验环节 [1]。

2.“岗课赛证”融通的发展历程研究

我们以“岗课赛证”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一共发现163篇期刊,如图1所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2021年之前几乎没有“岗课赛证”的概念,而2021年关于“岗课赛证”的研究成井喷状出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启动了一批改革试点,出台了许多扶植的政策,尤其是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高质量发展空间。

经调查,教育部2021年新版专业目录显示,全国职业学校开设专业1300多个、覆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分设27个赛区102个赛项,共有2930支参赛队,6572名选手和4690位指导教师参赛;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含72项职业资格,2021年开放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查询系统”涵盖全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109个,2019年以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历次公布的X证书共464张。“岗课赛证”大融合、大融通的实践条件日渐成熟。

3.现阶段职业教育综合育人模式研究的类型

以“职业教育”+“育人模式”为关键词,在知网首页检索,共有1017条记录,现阶段关于职业教育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育人”等方面[2]。这些育人模式从某种程度都和校企合作有关,而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其实依然是岗位与课程如何对接,产业与专业的对接,行业规范与赛程规范对接等。因此,实际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正是在这些育人模式基础上去进行融合及实践。

4. “岗课赛证”融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理论研究领域,认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重在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融通,是破解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的关键;以岗定课使课程体现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律,课证融合使课程内容以职业要求定位,证赛互补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课赛互促使学习兴趣和效果得以提升;提出要注重“六要素”、把握“八关键”[3]等实施建议,进而融“岗”“赛”“证”元素于“课”,基于岗位技能标准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借鉴大赛理念攀登技能人才培养之巅,深入探索体现类型教育特征的综合育人新路。

5.“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视觉分析

我国对于岗课赛证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研究所占比例为31.9%,例如文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提出岗位需求是根本,课程体系是关键,技能竞赛是检验,各种证书是必需。通过明晰“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构建思路,重构课程核心内容,构建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健全模式保障体系,以切实推动该模式落实落地。其次,为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所占比例约为16.6%和14.1%;研究文献《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提出“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的构建面临生成逻辑不一致、内部体系复杂、教学实施难等难题,解决之道在于设计方案时要从学习者中心出发,以职业能力成长为理念理清逻辑,以对接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原则整合体系,以分层次多场景的教学模式赋能课程实施[4]。

6.国外关于“岗课赛证”的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是国内职业教较为熟知的一种模式,而使用“岗课赛证”为关键字搜索中国知网外文期刊,通过“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在Google学术和开放存取档案的arXiv.org网站上搜索时,几乎没有发现相关度较高的文献,仅有的一篇是来自我国浙江某职业学院教授所著。

仔细研究世界各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实不难发现,许多模式对我国“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例如:德国“双元制”尤其重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弥合学校理论与岗位实践的分享,实为岗课融合的典型;英国的BTEC模式,以能力本位,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学完课程后,学生可获得国际标准技能证书和学历文凭证书,实是典型的“课证”整合模式;澳大利亚的TAFF模式,引入行业力量全主位参与职业教育,是“岗课证”融通的成功先例。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研究现状,涵盖其内涵、发展历程、研究类型、理论与实践成果以及国外研究情况。研究发现,“岗课赛证”融通作为职业教育创新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国外相关研究中较为罕见。研究多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并取得一定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和改革。同时,文献也指出了该模式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联系与差异。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0.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