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吕程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陕西高校积极响应,开办了多所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以促进陕西高校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中华文化走出去;陕西高校;孔子学院;发展策略

2020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JK0339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品牌,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众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的现状

2.1 孔子学院的数量与分布

目前,陕西多所高校在海外开办了孔子学院,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瑞典吕勒欧市政府、吕勒欧工业大学共同申办的“吕勒欧孔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建立的亚利桑那大学孔子学院,还有即将成立的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的设立,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2.2 教学与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教学方面,各孔子学院根据当地学生的需求和水平,开设了不同层次的汉语课程,选用了《跟我学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等多样化的教材。除了课堂教学,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举办春节庆祝活动,通过舞龙舞狮、传统美食展示等形式,让当地民众感受中国春节的喜庆氛围;参加当地文化节,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如剪纸、书法、国画等;定期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激发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同时,一些孔子学院还搭建了与当地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交流的桥梁,促进了双方师生的互动。

2.3 师资与合作模式

师资方面,主要由中方选派的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组成。合作模式上,大多采用中外高校或机构合作共建的方式,双方共同管理孔子学院的业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孔子学院的发展。

三、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存在的问题

3.1 文化差异与适应问题

由于孔子学院设立在海外,与当地的文化、教育环境存在差异,在教学和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文化冲突和理解障碍。例如,在教学方法上,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不太适应当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文化活动中,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可能难以被当地民众完全理解和接受。

3.2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方面,师资的数量不能完全满足孔子学院发展的需求,导致部分课程无法正常开展或班级规模过大,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师资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经验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也无法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此外,师资选拔机制也有待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和流程。

3.3 运营与管理问题

在运营方面,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和合作方的部分投入,缺乏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孔子学院的发展规模和活动开展。在管理上,由于涉及中外双方的合作,在决策、执行等方面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影响了孔子学院的日常运作。

3.4 特色与品牌建设不足

部分孔子学院在教学和文化活动上缺乏特色,与其他地区的孔子学院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无法吸引更多当地民众的关注和参与,也不利于在国际上提升影响力。

四、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的发展策略

4.1 加强文化融合与适应

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教育环境,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调整,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符合当地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文化活动策划上,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以当地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减少文化冲突和理解障碍。

4.2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师资选拔机制,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和志愿者。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定期组织跨文化教学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同时,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吸引更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国际教育经验的人才加入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此外,还可以与当地高校或教育机构合作,聘请当地教师参与教学,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4.3 完善运营与管理机制

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除了政府拨款和合作方投入外,可以积极寻求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资金来源,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中外双方的沟通与协调,建立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文化活动效果、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4.4 打造特色与品牌

结合陕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高校的学科优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孔子学院品牌。例如,依托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兵马俑、丝绸之路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课程;利用高校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优势,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汉语课程,如中医汉语、建筑汉语等。通过特色活动和课程的开展,提升孔子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五、结论

陕西高校开办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加强文化融合、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以及打造特色品牌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推动陕西高校孔子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使其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深入推进,陕西高校孔子学院还需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25). 关于选拔2025年孔子学院后备人才的通知.

[2]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2019). 孔子学院章程与管理模式.

[3]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5). 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成果与挑战.

[4] 吕妍醒. (2022). 海外中文教学挑战与对策——以西澳大学孔子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