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中国古代寓言》导读方法探讨
王雅倩
新疆轮台县第三小学841600
一、趣味导入开启
(一)看图猜寓启思
在教育新发展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背景下,以看图猜寓的方式开启《中国古代寓言》阅读之旅别具意义,精选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经典寓言的生动图片,这些图片精准捕捉故事关键情节。展示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画面元素,如《守株待兔》中农夫的神态、树桩的位置,鼓励其大胆猜测故事内容。此过程促使学生积极调动思维,从形象感知过渡到对故事内核的初步思考,以直观形式激发对古代寓言的好奇,为深入阅读奠定兴趣基础,契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创新理念。
(二)悬念故事引读
依据教育新发展理念中对学生阅读内驱力挖掘的要求,运用悬念故事引读可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国古代寓言》的阅读兴趣,选取《指鹿为马》等具有悬念特质的寓言,先展示寓言故事中充满冲突与意外的关键片段,如呈现赵高指着鹿称其为马,众人反应各异的画面【1】。学生面对此奇特场景,内心好奇被瞬间点燃,迫切想知晓故事前因后果,这种悬念设置打破常规阅读节奏,促使学生主动探寻文本,在解惑过程中沉浸于古代寓言世界,极大提升阅读积极性,推动其自主阅读能力发展。
二、理解深化推进
(一)分享故事精髓
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阅读教学需注重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共享,于《中国古代寓言》教学中,鼓励学生分享读过的寓言故事精髓,是提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课堂上,营造开放的分享氛围,让学生自主挑选印象深刻的寓言,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等。学生讲述时,不仅要叙述故事梗概,更要聚焦独特感悟。分享《刻舟求剑》,可引导其关注楚人在船行过程中固执刻记号的行为,探讨为何剑落之处与记号所在已非同一位置,挖掘楚人思维僵化的本质。分享《亡羊补牢》,则着重于牧羊人发现羊丢失后及时修补羊圈这一关键情节,分析其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并积极补救的做法。通过分享,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深化对故事的理解,他们会发现不同视角下对同一寓言的解读差异,像《亡羊补牢》,有人看到及时纠错的重要,有人则关注到预防意识的缺乏。
(二)明晰寓言特质
以《揠苗助长》为例,简短文字描绘农夫为使禾苗快长而手动拔高,最终禾苗枯死的故事,引导学生剖析,从农夫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领悟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的道理,体会小故事承载大道理的精妙。寓言常借助拟人、夸张等手法塑造形象,如《叶公好龙》,通过对叶公表面爱龙,实则见真龙便惊恐万分的夸张刻画,将其虚伪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2】。学生在分析此类形象时,能感受到古代寓言独特艺术魅力,理解古人借形象传达思想的智慧。古代寓言与生活紧密相连,《鹬蚌相争》揭示双方互不相让会让第三方获利的生活哲理,学生明晰这一特质后,可将寓言智慧迁移到现实生活,面对矛盾冲突时懂得理性权衡,从而深刻认识到寓言的实用价值,当学生清晰把握寓言这些特质,阅读时便能更敏锐捕捉关键信息,理解故事深意,阅读兴趣得以稳固提升,实现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三、多元阅读拓展
(一)品味文言魅力
在教育新发展理念倡导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创新思维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品味《中国古代寓言》的文言魅力,成为提升其阅读兴趣的独特路径,《中国古代寓言》早期多以文言形式呈现,历经岁月沉淀,文言原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语言美感。课堂中,选取经典寓言的文言版本,如《守株待兔》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先引导学生初步朗读,感受文言独特的韵律节奏,体会其简洁凝练之美。再深入剖析字词含义,“释” 为放下,“冀” 是希望,简单字词精准勾勒出农夫的行为与心理。通过对这些字词的解读,学生能想象出农夫守株待兔时的场景,理解其不劳而获的愚昧,感受文言文字里行间传递的故事画面与深刻寓意。
(二)关联生活感悟
秉持教育新发展理念中强调知识与生活融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关联生活感悟《中国古代寓言》,能让古老的寓言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国古代寓言》虽创作于古代,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生活哲理却跨越时空,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以《鹬蚌相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双方僵持不下,导致第三方获利的场景。如同学间为争夺有限资源(如班级活动名额)而明争暗斗,忽略团队合作,最终让其他团队有机可乘【3】。再如《掩耳盗铃》,可引导学生联想在学习或生活中,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如为逃避作业检查而假装完成,实则知识漏洞依旧存在,学生在这种关联思考中,认识到寓言不仅是故事,更是对生活现象的高度提炼与警示。
四、情境运用提升
(一)创设生活场景
课堂教学可模拟校园运动会场景来对应《龟兔赛跑》。设置不同赛道,安排 “兔子组” 和 “乌龟组”。“兔子组” 凭借速度优势,初期大幅领先,却在中途因轻视对手而懈怠,或嬉戏或休息;“乌龟组” 虽步伐缓慢,但始终坚持不懈、稳步前行。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能直观看到不同策略带来的结果,深刻体会到《龟兔赛跑》中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这种场景创设,把抽象的寓言道理具象化,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参与中主动领悟。又如针对《亡羊补牢》,可创设班级图书角管理场景。假设图书角部分图书出现损坏丢失情况,类比羊圈破损羊只丢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像牧羊人修补羊圈一样,制定图书角管理新规,如建立借阅登记、损坏赔偿制度等,防止更多图书受损或丢失。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及时补救错误的寓言内涵,更学会运用这一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到寓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巧用寓言智慧
面对校园中常见的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可巧用《将相和》的智慧。当同学因观点分歧产生争执,引导学生借鉴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与廉颇的知错能改。鼓励争执双方冷静思考,像蔺相如顾全大局,不与廉颇计较个人得失;而若意识到自己有错的一方,能如廉颇负荆请罪,主动化解矛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寓言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解决了现实问题,更深刻理解了寓言中所倡导的和谐相处、以和为贵的理念。在学习方法指导上,《纪昌学射》的故事极具借鉴意义,学生在学习复杂知识或技能时,常急于求成。可引导学生学习纪昌先从基础练起,如练习眼力,长时间专注于微小目标,逐步提升专注力与基本功,让学生明白,学习如同纪昌学射,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4】。在社会生活层面,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浪费现象,可引入《竭泽而渔》的寓言智慧,引导学生分析过度开发资源如同为捕鱼而把湖水抽干,虽能一时满足需求,但从长远看,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及未来发展。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倡导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
结语
在教育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通过创设生活场景,从校园到家庭,将《中国古代寓言》融入日常,让学生直观领悟其魅力与内涵;借助巧用寓言智慧,解决同学矛盾、指导学习方法、思考社会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寓言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碧妹.设置驱动性任务,撬动整本书阅读支点——以《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3):31-33.
[2]陈冬霞.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山西教育(管理),2025,(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