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价值
崔俊
中共海丰县委党校 516600
摘要:《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本文主要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为主线,分析其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重温这部伟大著作,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
一、《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
(一)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尖锐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社会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变革。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本家竭尽所能的增加生产,但是分配给劳动者的消费资料占社会总产出的比例过低,分配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又占社会总产出比例过高,导致生产资料占比越来越大,消费资料占比越来越小,生产能力越来越大,消费能力越来越小,最终导致产品的产量相对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严重过剩,造成了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如何正确解释大规模、大范围、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原因,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给予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指导,这就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产生奠定了经济继承。所以从生产关系上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宣言》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产生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无产阶级沦为了资本家的生产工具,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之间,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三次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政治斗争。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就要求建立先进的组织来领导和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出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这就是《宣言》写作的政治根源。
(三)对优秀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宣言》是对人类认识和科学发现等一些优秀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发展。首先,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部分,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并在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次,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吸取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合理部分,抛弃他们的阶级偏见,提出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创立了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最后,批判继承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吸取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积极主张,如关于人人参加劳动、消灭阶级对立等,抛弃了他们否认阶级斗争等空想的观点,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四)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实践的产物
《宣言》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篇著作理论来源于实践,从未与实践相脱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为争取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广泛而艰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846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作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步骤。围绕制定一个什么样的纲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又和“同盟”内部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1847年10月,恩格斯采取问答形式写了《共产主义原理》,成为《宣言》的初稿。1847年11月,“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大会上捍卫并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全体代表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两人草拟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最终形成《宣言》。
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宣言》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是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学说;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讲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虚假社会主义;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述了共产党与其他反对党派的关系,表明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这四个章节先讲我们有了无产阶级,然后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政党组织,组织政党有了,就开始寻找奉行的一种思想主义、行动纲领,有了行动纲领之后就开始进行斗争,怎么斗争?那就要讲究策略,什么策略,就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正文是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三、《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一)唯物史观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③十九大以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立足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秉承《宣言》所蕴含的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二)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推动着我国党的建设不断发展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上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决定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体系,同时又不固步自封,是一个开放的、随着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体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发展的理论。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地出现变化,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党员思想混乱,不信或者假信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划清界线,始终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只有这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赋予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初心使命
《宣言》指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共产党人所要依靠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最终获得解放的将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再从江泽民同志“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到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再到习近平同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人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的人民情怀。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宣言》价值理念上新的里程碑。
《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重温《宣言》,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张世飞,郭军,王立伟.21世纪以来国内《共产党宣言》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3)
[4]陈红娟.新世纪以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翻译传播研究述评山[J].中共党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