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及其实施策略
蔡蓉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七中学 邮编441199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建设问题,剖析当前实践中存在困境,提出构建实践路径及优化保障机制两方面策略。通过梳理现实教学环节中教师观念局限、课堂实施脱节、评价体系单调等问题,探索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情境任务驱动、多元主体参与等实践路径,并从制度建设、资源配置、专业培训等维度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引言:“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变革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学评割裂进行,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制约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处在学生语文学习启蒙期,如何构建科学合理“教-学-评”一体化体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有待解决问题。通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现实困境,探索实践路径与保障机制,以期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困境
教学理念层面存在认识偏差。部分教师囿于传统教学习惯,仍将“教-学-评”视为分离环节,教学过程中重教学轻学习,评价环节滞后于教学过程。教师习惯于先教后评模式,未能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导致评价对教学调整作用弱化。课堂实施环节呈现脱节状态。许多教师虽已认同一体化理念,但实际教学中仍按部就班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未能构建以学定教动态调整机制。课堂评价多停留于表面肯定或简单否定,缺乏针对性反馈与指导,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评价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现行评价方式仍以试卷考核为主,关注结果而非过程,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特点未获充分考量,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与层次性,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也制约一体化推进。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深,教学设计能力欠缺,难以科学设计符合学情教学活动;评价素养不足无法针对学生表现给予精准反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无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学习数据实现精准教学。学校支持系统有待加强。校本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师交流机会有限;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学校缺乏必要教学设备与空间;管理制度僵化无法为教师创新实践提供充分支持空间。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小学语文课堂应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标准有机融合,形成闭环系统。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师深入理解语文学科本质,明确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素养培养目标。低年级语文教学关注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惯、口语交际等基础能力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实施情境任务驱动,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创设贴近生活真实情境。完善评价机制建构多元互动反馈,评价贯穿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全过程,采用诊断性评价明确起点,形成性评价促进发展终结性评价总结提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以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为例,展示“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课前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包含文本预习、生字识记、成语理解等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并标注疑难点,教师分析确定教学重点。课堂创设情境导入:教室墙面布置成井口形状,学生透过井口观察蓝天图片,引发思考井口看到天空有何局限激发阅读兴趣。阅读环节采用三步读策略:初读感知,提问青蛙看到什么;二读感悟,小组讨论青蛙想法错在哪里;三读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分享眼界开阔重要性。朗读训练设计层级目标:基础级完成正确流利朗读,提高级表现青蛙语气,拓展级创设情境表演。课堂评价采用多元方式:朗读星级评定,同伴互评给予评价;成语理解智慧闯关,完成情境应用获得通关徽章;课堂小结井底蛙跳出游戏,学生写下收获贴于井外墙面。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保障机制
学校应健全制度建设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将一体化纳入常规管理。建立弹性课程安排制度,为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建立激励评价制度,对探索创新教师给予表彰。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语文学习资源库,包括分级阅读材料、习作指导案例等。改善教学环境打造书香校园,设立阅读角、故事屋等特色场所。推进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宣传一体化理念,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特点。设计家庭参与任务,如亲子共读等活动,延伸课堂教学效果。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为例展示保障机制如何支持实施。学校组织年级组教师进行主题研讨,解读文本价值确定教学策略。资源准备阶段,调配专项经费支持教具制作,教研组共同开发情境体验材料:河流场景模拟装置、水位变化演示器、动物角色头饰等;开发数字资源包括河水声音素材、风雨变化音效等。教学空间上改造普通教室为小马历险记主题教室,墙面布置河流场景,地面标记岸边—浅水—深水区域,创设沉浸式环境。课前教师借助校本资源库获取相关教学案例,推送预习任务:观察河流图片思考如何判断水深问题。课堂中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学生分组扮演角色体验决策困境;利用水位变化装置展示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出真知道理。评价环节采用校本开发评价工具智慧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多维表现。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是基础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实践中虽面临教学理念偏差、课堂实施脱节、评价体系单调等困境,但通过构建核心素养导向、情境任务驱动、多元互动反馈等实践路径,完善制度建设、资源配置、专业培训等保障机制,能够有效推动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协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实施差异,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支持下一体化新模式,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沈丽.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41):25-28.
[2]李晶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4,(27):23-25.
[3]李月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4,(2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