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邵军华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00008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到本院开展放射检查的患者合计80例,结合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开展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患者依从性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患者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关键词: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放射科;护理;效果

前言

放射科是医院内重要的检查科室,其职责主要为对患者开展X线、CT、MRI等各类放射检查,辅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放射科还承担着保健、体检以及抢救中的放射检查任务,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检查项目,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然而在放射检查的常规护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工作量大,可能影响检查效率、降低患者体验。另一方面,部分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1]。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则具有显著的意义。不仅能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结合及时获取影像数据为患者提供精准护理服务,还能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这种管理模式减少了繁重的人工操作,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本文就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到本院开展放射检查的患者合计80例,结合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38.81±1.23)岁;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39.77±1.36)岁。两组样本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放射科检查标准、遵医嘱开展检查;患者具有自主意识,可以开展正常沟通;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过敏体质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保证患者了解流程、缓解紧张情绪,指导其穿适合的衣物。对于皮肤保护,重点是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物品,建议患者穿棉质柔软宽松内衣。应餐后睡前漱口,使用软毛刷刷牙以预防口腔问题。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1.3.2干预组开展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

成立一体化管理小组:由放射科主任及护士长担任管理小组的牵头人。放射科主任主要负责放射科医师的日常工作职责确定、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药物及药品的管理、放射科临床工作的质量监管等。护士长主要负责护理人员的绩效考评、职业培训、工作安排等。

进行一体化管理培训:设立影像技术岗位与护理岗位相关的知识培训。重点讲解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读片能力及技术提高方法,针对护理知识进行培训,包括护理理论、基本操作及护患沟通技巧。提高影像技术与护理人员在进行影像检查时所需掌握的基本流程、应激护理技能与急救流程。

实施一体化管理排班制度: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应合理组合科室人员排班,根据影像技术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等进行合理分配。依据临床工作需求适当增减护理人员数量,保证排班制度公示后执行。

优化患者检查流程与护理:在患者准备阶段,护士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询问重要信息如过敏史等。护士协助患者调整身体姿势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并保证患者在检查期间保持安静。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解答患者疑问,并记录患者相关信息。

加强辐射防护措施: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正确穿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颈护甲等,定期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

检查后护理与监测:检查后,护士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头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监测放射科环境和工作流程中的放射线剂量,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工作环境安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患者依从性的组间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为处理数据资料,研究选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定性数据结合计算百分比(n%)来展示,进行检验。至于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则使用均值加减标准差(±s)来表示,进行t检验。在统计结果中,若P值低于0.05则判定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放射科检查的常规护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不足。由于人力资源的紧张,无法保证每位患者都可以得到细致入微的关照。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如果护理流程设计得不够合理,可能会导致检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延误或重复工作,影响患者的检查体验。相比之下,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护理与影像技术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与沟通,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和影像技术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操作。一体化管理推动了服务质量的提升[2]。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加连贯、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这种管理方式促进了团队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使得整个放射科的工作更加和谐、有序,为患者创造了更好的医疗环境。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是放射科管理的一大进步,它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提升了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患者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班伟明,王慧.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对放射科护理管理的干预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5):140-142,147.

[2] 宋晓倩,蒋琳雪,李博. 放射科窗口外护理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在放射科管理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