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在沉浸理论视域下的实践探究
陈红西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一线教学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者开始反思教育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会观察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还会观察学生的内在发展、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沉浸理论受到了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关注,一线教师会借助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地兴奋起来,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全面的参与数学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沉浸理论视域;实践探究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不仅仅可以促使教学方案顺利推进,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对于学生的内在发展提供支持,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关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借助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探究数学知识,积极地沟通交流,生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情感。
一、沉浸理论的概念解读
沉浸理论是指个体在从事自己感兴趣且具备相应技能的活动时,会进入一种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往往会忽略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小学生最突出的天性特点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全身心的沉浸其中,很难发生转移。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生成学习兴趣,教师的讲授就会变成“自说自话”,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会被拖延。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数学学习中,进而让学生接受最优化的数学教育。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1.教学现状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游戏化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之一。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很多教师都积极参与了创新,将数学元素融入各种趣味游戏中,如“猜数字”、“数字迷宫”、“数学接力赛”等,这些游戏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活力,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构建出扎实的知识体系。同时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让小学生能够一次次兴奋起来,不仅仅理性的辨析数学信息,构建知识模型,同时对于数学学习生成极强的期待感。在数学学习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后,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发展也变得良性化。
2. 面临的挑战
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游戏设计不仅要有趣味性,更要紧密围绕数学知识点,确保学生在游戏中既能享受乐趣,又能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既要考虑游戏的吸引力,又要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避免游戏沦为纯粹的娱乐活动,而忽视了其教育价值。通过观察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难以在二者之间建立优化衔接,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学生差异性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游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在学校教育空间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化的群体活动平台,而其不足也在于此,教师往往很难应用有限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游戏化教学的效果,也是一线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即时性反馈,就会错失学生的动态化信息,进而难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热热闹闹的娱乐之后,获得的情感体验、知识、技能都很少。因此,如何在动态化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的评价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游戏教学实践策略
1.创设游戏化情境
让学生能够沉浸与数学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情感变化,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让学生外在行动起来并不难,而让学生的内在积极地投入其中却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化情境,[1]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设计“小猫钓鱼”游戏,让学生在钓鱼的过程中计算鱼的数量,从而掌握加减法运算。如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教学道具,如棉签,让同学自己摆放,来学习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行动的过程中,给于学生表达的时间,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如希沃白板、互动电子游戏等,可以为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形式。[2]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手段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引入流行的如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让学生进行上台表演,参与游戏挑战。在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时候,要有一定数量的向日葵,在愤怒的小鸟中选取的角度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可以进行上台挑战,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3.引入经典益智游戏
经典益智游戏如数独、华容道等,不仅具有高度的智力挑战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可以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如,当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图形方面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学习,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此时可以使用七巧板游戏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摆一摆、拼一拼,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
4.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游戏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不断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拥有核心素养,就需要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不仅应用行动探索专业知识,还需要生成学习的情感,优化的学习习惯。将沉浸理论作为载体,开发游戏化教学模式,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推进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沉浸于知识学习,还能够让小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凡培培.参与情景体验,沉浸课堂活动——创设情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安徽教育科研.2024(31):52-54
[2]闫英萍.基于沉浸理论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92-94
[3]张文龙.沉浸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游戏设计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3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