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落实“作业管理”背景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沈李颖

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215300

摘要:"作业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有效处理好作业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优化作业批改方式等手段,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作业管理”;班级管理;策略

引言

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优化作业内容与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强化课后服务功能”等五方面具体要求,这是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通知》的印发,是对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更明确要求。如何落实好《通知》精神,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监督者,对"双减"政策落实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就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作业提供保障

在落实"作业管理"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作业任务的完成标准,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作业任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适时进行指导,解决难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及时掌握学生对作业的理解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作业形式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形式不仅限于书面形式,还包括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因此,教师应将作业从传统的书面化转向多样化。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角色扮演"和"情境探究"作为作业布置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出相应的任务,如将课文中人物进行改编,使之变成各种角色扮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设计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来完成作业。

三、引导学生自主作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双减"政策强调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作业空间和时间。如在进行数学练习时,可以设置"我来找茬"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寻找题目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不同题型的练习。如在进行阅读题练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就一段文字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批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如有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那么就可以让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数学知识。

四、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提升批改效率

在"作业管理"背景下,班主任应优化作业批改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批改方式,让学生养成认真纠错和订正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修改错字、病句,用红笔把正确答案圈起来,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认真订正、改正错误,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上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收获和感悟。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今天又学到了新知识"、"你今天进步很大"等。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肯定的氛围中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落实"作业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作业活动、优化作业批改方式等方法,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质量。

结语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与教材资源,创新作业设计方式,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布置、科学的批改与评价、有效的反馈与指导等举措,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作业的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作业负担过重;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不够科学合理;部分家长对学生的作业监督不够等。这些问题导致"双减"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要想有效落实"双减"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教师对作业的重视程度、合理布置作业内容和形式、优化作业评价方式等。只有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双减"工作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乾源. 落实"作业管理"背景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24(4):273-276.

[2]杨蕊芳,牛力军. 基于"班级小管家"的居家作业管理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