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致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和实施

作者

李雪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 215228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成为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理念。本文以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教学评一致的原则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的科学整合以及教学活动与评价的精心设计,旨在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教学评一致性则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将教学评一致的理念融入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明确小学数学课程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与所设计单元相关的内容标准,以此为依据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以“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重点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难点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其中,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与读写,创设情境,如展示超市商品价格标签,引出小数。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特点,讲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实例,教授小数的读写方法。课堂练习,巩固小数的读写。第二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出示几组小数,让学生尝试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竞赛,比较小数大小,提高学生积极性。第三课时:小数的加减法创设购买文具的情境,提出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课堂练习,强化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最后,单元复习与拓展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和拓展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二)分析教材内容

对教材中涉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例如,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除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分析:先学习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内容;接着学习小数除法,涵盖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等。教材中呈现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一个风筝 3.5 元,买 3 个风筝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3.5×3,然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将 3.5 元转化为 35 角进行计算,或者直接用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即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教学活动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为例:学生能熟练地数出 5 以内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这些数。理解 5 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成。掌握 5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1:数字乐园,创设一个充满数字的乐园场景,如贴有数字 1-5 的气球、画有相应数量物品的图片等。让学生在乐园中寻找数字,并用手指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字和数量,互相纠正和补充。

活动 2:数字拼图,准备数字拼图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数字和相应数量的图案。学生将卡片打乱后,进行拼图比赛,看谁能最快地将数字和图案正确匹配。展示拼好的作品,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活动 3:分一分,准备 5 个苹果道具。让学生将 5 个苹果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并记录下来。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分法,总结出 5 的组成。

活动 4:凑数游戏,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凑出这个数。

例如,老师说 3,学生可以用 1 和 2 的卡片凑出 3。增加难度,老师说 4,学生用两种方法凑出 4(如 1 和 3、2 和 2)。

二、教学评一致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施中的体现

(一)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课堂提问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表现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二)单元学习结束后的评价

单元测试

设计涵盖单元教学目标的测试题目,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作业与作品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结论:教学评一致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科学分析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评的紧密结合,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贤虎.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探索——以“比的意义”的教学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23, (Z1): 22-25.

[2] 孙娜. “追求理解”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评”一致性探索[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 (02): 76.

[3] 罗龙珠. 学情关怀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探索[J]. 课程教学研究, 2022, (06):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