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作者

朱栋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25400

摘要:高考命题改革把重点放在了考查学生关键能力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这一导向不容忽视。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助力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逻辑分析、质疑探究等关键能力,催生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培育出契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鉴于此,本文将聚焦高中物理教学,深入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议题,旨在助力教师优化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为物理学习及终身发展筑牢根基,推动高中物理教育迈向高阶。

关键词: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与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高中物理教学的使命早已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集质疑、分析、评估、推理等关键要素于一身,是新时代人才不可或缺的特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它不仅决定着学生能否透彻领悟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更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反观当下教学实际,灌输式教学仍未彻底退场,不少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主动思考与质疑的意识严重不足。由此可见,深入探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育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路径,对于变革教学模式、培养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契合物理学科本质要求

在科学发展历程中,哥白尼打破“地心说”,爱因斯坦突破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这些里程碑式的突破,都离不开对已有认知的批判性反思。高中物理中的很多定律、定理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后人不断质疑、调整前人成果中逐渐完善。就拿牛顿运动定律来说,学生要只是单纯死记硬背,不琢磨适用场景与局限,便难以把握物理知识的演进脉络。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引领学生沿学科探索路径,深挖物理内涵,明晰知识构建逻辑。

(二)助力高考综合能力考查

在高考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物理试题的考查方向发生显著变化,愈发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今的题目情境丰富多样,设问方式也更为灵活,仅凭死记硬背知识点,很难取得理想分数【1】。就实验题而言,常常要求学生评判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办法。学生要是具备批判性思维,就能迅速锁定题目要点,对题目的预设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与作答,进而在高考这场选拔中应对自如,提升升学竞争力。

(三)培育学生创新人格

创新型人才人才必备的特质,便是拥有质疑权威的胆量与突破常规的气魄,这恰恰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内核。高中物理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质疑教材内容、挑战教师观点的宝贵契机。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育起敢于创新的精神。如此一来,当他们未来投身科研、技术创新等重要领域时,便已储备好了关键的人格素养,进而化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创新力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一)营造批判性氛围

在以往的传统物理课堂中,教学模式大多是单一方向的知识灌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们则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被动地接纳那些既定的物理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僵化,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与活跃度。然而,要是能营造出充满批判性的课堂氛围,就能够赋予学生质疑权威、大胆表达自我的勇气,把他们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充分激发出来【2】。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绝对一成不变、不容置疑的,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展开思考,更加深入透彻地去理解物理原理,为培育高阶思维打下稳固的心理基础。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出改变。教师得先放下自己作为知识权威的架子。课堂之上,要是学生提出疑问,或是发表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教师不要立刻判断对错,而是要鼓励学生把想法详细地说清楚,再组织全班同学一同深入探讨。就好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倘若有学生对楞次定律提出别样的见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大家一起分析这个想法是否合理,让批判性的氛围在不知不觉间于课堂落地生根。

(二)设计批判性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常规题目通常有着固定的解题思路,久而久之,学生习惯按部就班作答,思维愈发局限。批判性问题的引入,能够开启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促使学生不再受固有认知的束缚,主动去挖掘知识背后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对物理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展开审慎思考。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更扎实、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与质疑能力也会得到有效锻炼。在实际教学环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需从两个关键方向精准发力【3】。一方面,要深度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那些隐匿于常规知识点背后,容易被忽视的疑问之处。就拿教授牛顿第二定律来说,当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应用后,教师不能浅尝辄止,需适时抛出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这条定律在微观粒子的微观世界,以及高速运动的相对论场景下的适用性,激发学生突破固有认知边界。另一方面,教师要紧密贴合当下的生活热点,巧妙设置批判性问题。例如学习摩擦力知识时,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抛出像是“如何优化轮子与地面摩擦力,来增强清扫效果”这类疑问。促使学生把目光从书本移向生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主动去发现实际问题,并努力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让批判性思维落地生根,凸显其实用价值。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人的思考范围与角度都存在一定局限,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仅凭个体之力,思维容易被困在狭窄的框架内。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打破这种桎梏,它把拥有不同知识储备、思考习惯的学生汇聚起来,让多元视角在这里交织碰撞。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切磋,往往能催生出全新的见解与想法。在小组合作中,为了有力捍卫自身观点,学生不得不对相关知识展开深度剖析。而想要反驳他人观点时,更得精准找出其中漏洞【4】。这个你来我往的过程,会驱动学生反思自己原有的认知,持续查漏补缺,逐渐学会从多个维度评估方案的优劣,批判性沟通以及协作的技能也随之提升。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平台。首先,教师要充分考量成员间的差异,像是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以此保障小组思维的丰富多元性。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这一物理实验为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此时,教师要适时抛出带有批判性的话题,像是“当下这个实验方案,误差产生的根源究竟在何处,后续又该如何改进”,引导组员畅所欲言,鼓励彼此质疑追问。过程当中,教师还要不时巡视,把握好讨论节奏,在总结阶段,针对小组整体与成员个人表现给出点评,为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供正向激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育批判性思维,关乎学生终身发展。明确培养的必要性,再将营造氛围、设计问题、小组合作等策略落实到位,教学就不再是单向灌输,而会成为启迪思维的契机。学生也不再被动接纳知识,转而主动探索思考。长此以往,高中物理课堂能培育出大批既有扎实物理功底,又具创新思辨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聚焦高中物理学科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TZSJYKXGH/zd/2024069)

参考文献

[1]胡娟.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高中数理化,2023,(S1):123-124.

[2]郑惠芬.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高考,2022,(34):75-77.

[3]王九琴.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1):60-61.

[4]刘子龙,安磊,刘志泉,等.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