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素养与实效:小学音乐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方圆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0
作者简介:方圆(1991.09-),女,福建厦门人,汉族,集美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音乐作为艺术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应遵循课程关联、融合的原则组织教学,强化知识点的内外整合,统筹设计跨学科与大单元主题学习。为通过音乐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学情,探究了跨学科与大单元的融合教学路径,如“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提取音乐单元主题,创新跨学科教学路径”“突显学科主体价值,实施跨学科教学评价”,以期丰富发展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集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编号:23091)研究成果。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跨学科与大单元教学主题皆突出了核心素养导向,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大单元教学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统筹多领域知识,丰富发展了教学内容及其框架体系;跨学科教学则突破了单科壁垒,将多学科内容融于一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构建了广阔的实践发展空间。二者的融会贯通,为学生艺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元、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要综合把握音乐学科教学内容,凝练单元大主题,并推进跨学科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音乐素养。
一、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
跨学科教学不等同于多元学科知识点的机械相加,而是对它们的有机整合和再现。新课标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增强内容和育人目标之间的联系,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内容、主题与价值的联动。由此可见,将大单元与跨学科相融合,其重要前提在于以音乐为核心,辅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使不同学科的大单元互融共通。为达到上述要求,教师要立足于音乐学科,分析大单元中重难点及核心框架,并据新课标要求设置教学目标,为跨学科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托。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爱劳动”为例,其内容分为“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及“编创与活动”四个模块,涉及曲目《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洗手绢》《大家来劳动》等。显然,本单元的核心主题在于“热爱劳动”。围绕这一中心线索,教师可将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引入本单元的教学之中,形成以音乐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劳动”大单元。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包含着《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等内容,体现出了劳动教育的因素,与大单元主题相互契合。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中的相关内容融入音乐教学之中,并以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使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大单元。
二、提取音乐单元主题,创新跨学科教学路径
跨学科教学的起点是提炼富有意义和价值的主题,使大概念统摄单元教学。明确的教学主题不仅有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育实践平台,还能帮助学生疏通不同学科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跨学科大单元知识体系,形成综合学习意识。在单元主题的导向之下,教师便能基本明确开展本单元教学的相关路径,并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适当的创新发展,促使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共同为大概念服务。自古以来,诗与乐之间的关系密切,二者虽历经分合流变,却始终具有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在此条件下,融诗于乐不仅具有跨学科的教育意义,还显示出了艺术与文学在时代变迁中的轨迹,符合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某一特定音乐单元,教师可提取其中的学习主题,设计相关联的活动与项目,促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古风新韵”为例,本单元包含聆听曲目《关山月》《但愿人长久》,演唱曲目《游子吟》《花非花》以及古琴知识、竖笛吹奏技巧板块。从内容的角度看,本单元所涉及曲目大多为古诗词改编或古乐古曲,既散发出文学气息,又带有艺术风韵。因此,教师不妨将本单元主题概括为“古典文化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与碰撞”,并以此为中心创设跨学科教学路径。比如,教师可以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游子吟》等诗词制作成卡片,随机分发给班级学生,组织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熟读诗词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接着,教师可抽取几位同学进行提问,如“根据你的理解,如果将这首诗/词改编为乐曲,应该采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呢?”“在演唱改编歌曲的过程中,你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力,在原有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通过朗诵这首诗/词,你能在头脑中想到怎样的画面?”等。最后,教师可在教材范围之外选取一首古诗,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性改编,赋予诗词以独具特色的旋律与节奏,从而促使学生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三、突显学科主体价值,实施跨学科教学评价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师生活动息息相关,是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跨学科评价”的相关要求,在内容方面,评价主要以核心素养目标及课程目标为依据,考察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表现;在形式上,评价注重多元评价主体的交流互动以及评价方式的创新运用。基于此,在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音乐本位”,以艺术素养为核心导向,兼顾跨学科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诊断、激励与改善作用,促使评价的形式与内容朝向更多元、系统、深入的方向发展。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五课“游戏”为例,本单元中包含了《跳绳》《火车开啦》《拍皮球》等曲目,皆与体育运动相关,节奏活泼明快。因此,教师可采取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将跳绳、球类运动等体育项目融入音乐演唱与欣赏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直至评价环节,教师可分别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大单元评价。首先,在评价主体层面,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参与评价的主体。教师在师生评价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进行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丰富其评价体验。除此之外,学生评价也可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如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构建完善而全面的评价体系。其次,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依据核心素养及课程目标制定量化评价表,引导学生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简化评价流程,提高评价效率。最后,在评价标准方面,教师要以艺术素养为中心,兼顾体育学科标准,如身体素质、运动热情、团队精神等,促使跨学科评价更加准确、全面。
综上所述,将大单元与跨学科教学模式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不仅具有较高的适配性,还最大化地发挥出了学科教学的价值与优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音乐大单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采取多元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如制定跨学科大单元目标、创新学科融合路径、实施跨学科单元评价等。如此,在跨学科视野之下,音乐教学将从孤立走向系统,为学生艺术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万苏萍.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索[J].文科爱好者,2024,(02):178-180.
[2]黄丽君.大单元教学视域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4,(Z1):157-160.
[3]刘贯南.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06):49-52.
[4]钟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4,(2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