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学习的高校学生美术思维培养的对策分析
宋坤译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 116000
作者简介:宋坤译(2001.5— ),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学士,高校教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跨学科学习早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人才招聘标准都在逐渐提高,基于此,为了确保美术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季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高校要重视美术教育改革,以跨学科学习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本文选择基于跨学科学习的高校学生美术思维培养的对策分析为主题,以期为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课程的高质量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高校;美术思维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跨学科融合逐渐成为推动高校专业课程创新的重要力量[1],基于此时代背景下,为了确保培育的美术专业人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高校教育者中通过跨学科来培育学生的美术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内容能够为美术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跨学科学习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1拓展学生美术视野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高校教育能够有效拓展美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视野[2]。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都致力于打破美术学科的局限性,鼓励学生站在文学的诗意、历史的深邃、哲学的思辨、科学的严谨等诸多学科视域下重新审视与理解艺术的真正内涵。而跨学科的探索与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手段,让学生对美术的价值产生深刻的认知,从而给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之路开启更为广阔的视野。
1.2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跨学科学习应用于高校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跨学科的视角下,学生能够把掌握的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互相交融、互相印证,从而在深层次上理解其他学科的核心内容,扩大学习深度与广度[3]。可以说,此种学习方式不但提高了美术学习的趣味性,更可确保学生提高学习成效,从而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为艺术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跨学科学习的深入应用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该教育模式下,不但能够让学生在美术专业领域中深耕细作,取得成就,更可激励学生在跨学科的知识领域中锻炼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如此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就业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较大的助力,可让美术专业学生真正融入到适合自己的领域中,从而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2.基于跨学科学习的高校学生美术思维培养的对策分析
2.1构建跨学科艺术课程体系
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构建跨学科艺术课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来全方位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思维。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与专业任务因不同学习阶段而变化,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体系时应注意灵活多样化,尽可能的体现出层次性与发展性。首先,在初级教育阶段,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上可采取综合性教学模式,重点是让学生可以对美术基础概念、绘画技巧与表现形式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师可在“美术基础与创意实践”课程教学中利用绘画、雕塑与设计等训练来培育学生基础技能,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性手工制作、现场写生等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艺术创作力与潜力。其次,伴随着学生美术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跨学科选修课程的作用逐渐凸显,在该阶段,教师可进行“数字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技”等美术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美术设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其他学科视域审视艺术,提高美术设计认知。而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探索“综合艺术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多参加社区艺术改造项目,在解决艺术创作实际问题中培育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当美术专业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且具备独立创作能力后,则需要将美术课程内容设计的更为专业化,以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美术学习需求,此时学生可开始学习“跨学科专业工作室”课程,像是“实验艺术”、“交互设计”等,这些课程不但要确保学生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出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建筑、计算机等院系展开的一系列艺术科技项目,从而在跨学科合作中慢慢提升综合能力,给后续的艺术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2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教师在将美术教育与创意设计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通常,传统教育侧重于单一学科的知识教育,而跨学科的学习更强调综合性教育,所以,为了确保美术教育发挥更好地教育效果,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首先,美术设计项目式学习法,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自己参加到美术设计项目,为学生创造整合知识、创作艺术的锻炼机会。比如,让学生参加社区艺术项目,进行壁画创作、艺术装置等工作,如此,不但能够美化社区环境,更可提高整个社区的艺术文化氛围,令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艺术的社会价值。同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多创作灵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还可组织艺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在赏析作品中明白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作用;其次,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设计一些作品,并在教师的点评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当然,考虑到团队合作能力始终都是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教师还可以组建艺术实践小组,让学生彼此间能够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各种美术作品,以在团队协作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正确的竞争意识观念;最后,教师还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利用颠倒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汲取专业知识,以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与创意设计的深度融合。比如,教师可在课堂外定期组织校外艺术展览,让学生与其他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交流想法,提升艺术素养,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如海报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意的活动,给学生展现设计才能的舞台,并对活动设计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也可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2.3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
为了确保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可融入社会实践,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巧妙应用于美术创作,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定期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要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这也是保障教师紧跟教育时代步伐的关键。对此,教师可邀请国内较为出名的美术艺术家、设计师、学者等给学生与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师生分享最新美术知识,从而了解更好多的教育与学习方法。同时,高校还可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像是教育研讨会、艺术展览会与设计比赛项目等,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经验,以实现现代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其次,鼓励美术教师持续性学习,经过短期研修等方法持续拓展专业知识体系,当然,如果学校有条件可设立教师发展基金,专门用来满足教师参加学术类活动需求,如此,不但可提高教师学习动力,更可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越来越企业开始提高人才招聘标准,这就增加了美术教育专业就业的难度,对此,高校必须要采取措施以加快美术教育改革进程,而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同时,在跨学科教育下,不但能够拓展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知识视野,培育其综合能力,更可为美术专业学生提供更多艺术灵感,所以,高校要重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从而更好地展开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薇.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才智,2020,(33):51-52.
[2]魏蜻.高校艺术实践与美术教学思维拓展探析[J].大观(论坛),2020,(07):104-105.
[3]陈铁梅.基于跨学科学习的美术思维网搭建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4,(04):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