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赵宝辉
131102198912251457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建设单位行为、工程设计人员水平,以及质量监管模式与机制,深入剖析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通过规范建设单位行为、提高工程设计人员水平,以及完善质量监管模式与机制,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地增加,且工程所涉及的参建单位也越来越多,整个建设过程中还会用到各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等,这就加大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难度。一旦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是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领域应认真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各种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以保证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在建筑领域,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主体的作为。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部分建设负责单位对于质量把控职责划分模糊,责任逃避现象频出,同时部分施工单位为求利益最大化,忽略工程质量,甚至采取以低价中标、高价决算等不法方式,导致工程质量事故连连。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负责单位未能科学、系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过分着眼于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而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全面监管存在不足。
1.2工程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灵魂。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能够充分展现出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意才华,同时也能体现其对工程质量和细节的极致追求。然而,目前部分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材料性能等方面了解不足,导致设计出的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还有一些设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只是简单地套用图纸和规范,而忽略了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1.3质量监管模式与机制不完善
在建筑领域,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建筑领域的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体系与规章制度尚未完善,质量把控仍主要由指定的专人负责。这种方式极其依赖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与担当精神。由于人手短缺、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等问题,质量监控环节出现了缺陷和空白。同时,缺乏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质量监督体系,也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实现持续追踪与管控,进而使得工程中的质量缺陷难以被及时揭露和解决,为工程项目埋下了安全风险[1]。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指的是项目建设方要根据工程建设有关标准及规范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全面、规范的原则,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技术层面来说,相关人员应保证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同时,施工规范要以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为依据,这就要求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循项目建筑标准与规范。此外,施工质量管理还应遵循综合性和预期性原则。其中,综合性指的是管理过程中要对工程建筑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协调;预期性指的是管理过程中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整个过程中,还需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与工程有关的单位及个人,有效完善组织系统[2]。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做好项目策划、过程控制、过程检测、项目验收、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最终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3.1提高材料检测手段
为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质量。过去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无法对材料的性质进行全面的检验,得出的检测结果也不够精确,所以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必须应用比较先进的材料检测手段,如无损检测、红外光谱分析等,全方位地检测建材的结构和组成,找到材料的缺陷,对其品质做出更加综合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应用相关技术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及其正式投入使用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避免任何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环节,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工程因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而出现质量问题。
3.2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要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做好工艺及技术的升级,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为此,行业内应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通过技术的升级将建筑工程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施工质量则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以旋喷桩加固施工技术为例,该施工技术是一种地基加固方法,主要是通过高压旋喷的方式将水泥浆液注入土体之中,使二者充分融合并形成固结体,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这类先进的施工技术将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3]。
3.3提升环境控制意识,优化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带来的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相关企业及单位必须予以重视,切实提升环境控制意识,并在施工质量管理中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在冬、雨季及恶劣天气施工时,严格按照专项方案及相关规范文件的要求组织进行,加强机械检查,确保用电安全,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下雪、下雨时停止在室外支架上进行的作业,特殊情况下采取了防滑措施,并系好安全带;在砌筑、装修遇到下雨,做好防雨工作;在拆卸外脚手架时,均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禁止在下雨或下雪期间进行;在冬季作业前,清除机械上、脚手架及作业区的积雪和冰霜。通过上述措施杜绝发生安全事故,减少安全隐患,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项目部除需要组织协调内部参建各方的正常工作以外,还需考量周边小区居民的协调沟通,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合规性及外协能力的有效性极为重要,将对周边小区与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在空闲时间组织到周边小区义务劳动、节日走访困难群众等活动,周边人为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相信通过采取以上对策不仅能解决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还能提升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设成社会和人民满意的建筑工程,提高建筑质量,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尤为必要。因此,建筑行业必须认真分析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地解读对策切实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相信通过加强材料质量管理、完善施工技术及技术标准、落实环境管控措施以及强化施工质量监管能够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6):69-71.
[2]郭慧慧,王永亮,高冠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23,(12):165-167.
[3]廖志强.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23,(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