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农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苏波 朱化志 屈卫亮 翟英亮 李元超 陈涛
平邑县农业农村局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农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智慧农机通过传感器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数据互联等技术,突破了传统农机“经验作业”的局限,实现了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数据显示,智慧农机的应用可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30% 以上,资源利用率提高 20%-25% ,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基于智慧农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智慧农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2.1 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依赖
智慧农机通过自动化作业(如无人播种、无人收割)减少人工干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例如,智能联合收割机可通过卫星定位自动规划路径,作业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 50% ,且夜间作业准确率达 95% 以上,大幅缩短农时。
2.2 实现精准化生产,推动绿色发展
借助土壤传感器、作物长势监测设备,智慧农机可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施肥量、施药量和灌溉量,减少资源浪费。研究表明,智慧农机的变量施肥技术能使化肥使用量减少 15%-20% ,农药利用率提高 10%-15% ,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2.3 促进农业数据整合,支撑科学决策
智慧农机采集的作业数据(如地块肥力、作物生长周期、产量分布)可通过云端平台汇总分析,为种植计划制定、市场预测提供依据。例如,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信息,系统可精准推荐作物品种和种植密度,助力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2.4 推动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
智慧农机的远程监控和集群调度功能,便于对大面积农田进行统一管理,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通过农机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小农户可共享智慧农机资源,降低生产门槛,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转型。
三、智慧农机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
3.1 核心技术自主化不足
高端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国产化产品在精度(如定位误差、数据采集准确性)和稳定性上存在差距。例如,国内农机导航系统的厘米级定位技术成熟度不足,在复杂地形下的作业精度较国际先进水平低 5%-8% 。
3.2 应用场景适配性有限
现有智慧农机多针对平原地区大宗作物设计,对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等场景的适应性较差。如山地果园的智能采摘设备缺乏柔性机械臂技术,无法高效应对复杂地形和果实形态差异。
3.3 数据共享与标准不统一
不同品牌、型号的智慧农机数据接口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跨设备、跨区域的数据整合。同时,农业数据安全标准和隐私保护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数据的深度应用。
3.4 推广应用成本较高
智慧农机购置成本是传统农机的 2-3 倍,且后期维护费用高,中小农户难以承担。此外,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数字技能,而农村地区相关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导致设备利用率偏低。
四、基于智慧农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4.1 强化技术创新,突破核心瓶颈
- 关键部件国产化:加大对传感器、智能芯片、高精度导航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例如,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北斗 +5G 融合定位技术,将农机作业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满足复杂场景需求。
- 智能化算法优化: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升农机的环境适应性,开发基于多源数据(土壤、气象、作物)的智能决策模型,实现作业参数的动态调整。例如,针对南方水田场景,优化无人插秧机的行走控制算法,解决泥泞地块打滑问题。
4.2 拓展应用场景,覆盖全产业链
- 大田作物全程智能化:在小麦、玉米等主粮生产中,推广“耕、种、管、收”全流程智慧农机装备,形成从播种到仓储的闭环管理。
- 特色农业适配升级:研发适合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的小型化智慧农机,如茶园智能修剪机、温室大棚无人巡检机器人等,满足多样化种植需求。
- 产后处理智能化:推动智慧农机向农产品加工环节延伸,开发智能分拣、精准包装设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4.3 完善支撑体系,降低应用门槛
- 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设立智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对中小农户和合作社给予 30%-50% 的补贴;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农机租赁、按揭贷款等服务,缓解资金压力。
- 数据标准与平台建设:制定智慧农机数据采集、传输、共享的行业标准,搭建国家级农业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加强数据安全立法,保障农户信息权益。
- 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在职业院校开设智慧农机操作专业,开展“理论 + 实操”培训;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设备维护和应用指导。
4.4 推动模式创新,促进协同发展
- “智慧农机 + 社会化服务”模式:支持农机合作社升级为“智慧农业服务中心”,为小农户提供精准播种、智能植保等定制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 “农机 + 互联网”跨界融合:鼓励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与智慧农机结合,构建“生产 - 销售 - 物流”一体化链条。例如,通过智慧农机采集的产量数据,联动电商平台提前预售农产品,减少流通损耗。
五、结论
智慧农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应用与推广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核心瓶颈,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完善政策与服务支撑体系,推动智慧农机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农机将向更智能、更精准、更普惠的方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202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
[2] 张铁民, 杨洲. 智慧农机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机械学报,2022, 53(1): 1-16.
[3] 王剑波 , 李道亮 . 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农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中国农村经济 , 2023(5): 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