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信息技术助力的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

作者

石雨卉

绥芬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黑龙江绥芬河 157399

作者简介:石雨卉(1980年02月),女,汉族,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理讲师,单位:绥芬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基于此,本文从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发,首先分析了其基于信息技术助力下面临着教学资源整合不到位、思政教材系统性不强、师资队伍信息素养不高等建设困境。其次,文章基于建设困境深入探讨了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对信息技术助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其建设困境,旨在探索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路径,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提质。

1、基于信息技术助力的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困境

1.1教学资源整合不到位

教学资源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但就目前而言,部分中高职对教学资源整合重视度不够,导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础保障不到位,育人价值发挥不充分[1]。一是当前思政课注重红色资源、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的融入,然而,部分中高职尤其是中职院校,并未紧跟国家有关“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整合校内校外思政资源并转化为教学资源,致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资源不均衡。二是数字资源是信息技术助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内容,但部分中高职并不重视思政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容易使思政课缺少活力,思政教学质量不佳。

1.2思政教材系统性不强

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思政教材并不一致,且在教材编写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交流不充分等情况,这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是中高职思政教材部分内容简单重复,如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和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观念、法律规范会重复出现,另外,高职思政教材本身就存在内容的重复,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有出现,重复知识点的学习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入性学习。二是中高职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思政教材编写应当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确保教材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但实际上思政教材并未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教材规划,思政教材内容缺乏递进性。

1.3师资队伍信息素养不高

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助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但在部分中高职院校中,思政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部分中高职院校对思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没有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统一化的信息素养培训,导致中高职思政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水平差异较大,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二是部分中高职思政教师对信息素养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信息技术助力思政课及一体化建设只是简单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辅助,使得他们缺失信息素养提升内在驱动力。

2、基于信息技术助力的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

2.1构建思政数字资源库,建好一体化“大资源”

一方面,中高职要立足思政课育人目标,推动校内外思政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2]。对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领中职院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线上交流平台和线下沟通渠道,加强思政资源交流探讨,共同探索这些资源与思政课相契合的内容,进而转化为教学资源,保持思政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另一方面,中高职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思政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并构建思政数字资源库,夯实信息技术助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础。对于此,中高职可基于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对文字、图谱、照片等形式的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构建起多样化、多质性的思政数字资源库。

2.2统筹设计思政教学内容,建好一体化“大教材”

一方面,中高职思政教材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优化教学内容。为此,中高职思政教材编写团队应全面把握思政课的时代发展趋势,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关键抓手,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化教材体系,及时将最新成果融入思政教材,避免较简单的思政内容重复,为信息技术助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立足学生实际,善用信息技术梳理教材内容,建设较强递进性的思政教材。中高职要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技术手段赋能中高职思政教材全面梳理、精准分类,避免思政内容出现不必要重复。继而,中高职思政教材编写团队在内容梳理基础上,把握思政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中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建设具有递进性的思政“大教材”,畅通信息技术助力困境。

2.3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建强一体化“大师资”

信息技术助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建强一体化“大师资”。一方面,中高职要强化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视度,加强思政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中高职要善用学术交流会、专题研究会、思政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平台,畅通交流沟通渠道,让中高职可共商共建共享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基地、培训资源,从而促进思政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中高职要注重思政教师对信息素养认识的完善,激发内在驱动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自身,因此,中高职要发挥思政教师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通过设置信息素养提升津贴、把信息素养纳入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中,提高思政教师对发展信息素养的重视度,激发信息素养培养自觉性、主动性,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信息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加快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职要通过构建思政数字资源库、统筹设计思政内容、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建设好一体化的“大资源、大教材、大师资”,破解信息技术助力困境,推动中高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春华, 陈刚. 信息技术赋能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困境及对策[J]. 华章, 2024, (07): 99-101.

[2]张江伟, 燕智文.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挑战与破解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 (06):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