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研究
李晓菲
天津市普林思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各大城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经验及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继续努力解决。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频发雾霾天气,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更为精准和有力的措施,全面提升城市空气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危害;治理
1空气污染危害影响
1.1严重的烟尘污染
大气污染聚集增多会造成严重的烟尘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各类危害。烟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如PM2.5和PM10)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烟尘沉降可覆盖植被,阻碍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生长,减少农作物产量。此外,对森林和水域生态系统也有负面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2高排放的尾气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CO2)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因素之一。CO2在大气中累积会形成“温室效应”,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导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同时,全球变暖也会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如热浪、干旱、洪水和强风暴等,这些极端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人类居住环境均构成了巨大威胁。此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现象也威胁着低洼地区和岛国的生存环境。此外,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会生成细微颗粒物(PM),形成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不仅会降低能见度,导致“雾霾”天气,还会对生物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1.3产生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产生的原因也与大气污染密不可分,例如,氯氟碳化合物是一类曾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喷雾剂等产品的化学物质。当CFCs被释放到大气中时,它们能够上升到平流层,在那里被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分解释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具有高度的活性,能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每个氯原子都可以对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造成破坏,从而在大气中形成臭氧空洞。臭氧层的损耗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UVB)辐射增加,从而提高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农作物和野生动植物造成严重伤害。
2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想要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城市环境管理部门还要健全管理体系,让治理更高效,才能助力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和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大气污染治理目标、措施以及原则等,法规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保证治理工作有法可依;建立由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组织架构,明确各方职责和分工,形成良好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为保证责任到位,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治理效果不佳的行为进行问责;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间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治理进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大气污染治理的公开和透明化;强化监督和执法,提升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效力,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建设执法队伍,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保证治理措施执行到位。
2.2优化并改进治理技术
一是研发和应用先进治理技术。实际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国家和政府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大力研发先进治理技术,并保证城市环境管理部门能对先进技术加以利用,比如高效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等,借这些技术来提高治理效率,实现环境效益。二是优化现有治理技术效能。相关单位要对现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改造,提升治理设备性能,比如可以优化脱硫设备运行参数,借此提升脱硫效率;改进除尘设备结构,降低颗粒物排放等。这些措施均能提升治理效果,减少大气污染排放。三是强化对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大气污染治理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实时监测污染情况、分析相关数据、展开智能决策,不仅能精准识别污染源和污染过程,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避免耗费大量人力,还能提升治理效率。四是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城市产业发展中要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对这部分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工业领域的能效提升,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从根本上做好治理工作[4]。
2.3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的重要基础。除了传统的媒体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扩大宣传覆盖面。除了普及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和危害,还应注重宣传环保法规政策、环保成功案例、环保科技进展等内容,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度。相关部门应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多组织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环保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教育,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2.4加强法规政策的引导与监管
加强法规政策引导与监管是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排放标准、监管责任和处罚机制,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根据新的环保形势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违法排放行为要及时发现、严厉打击,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9]。
2.5强化大气监测与监督
首先,城市要建设充足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或微站,形成完善的监测网络,同时加强监测站点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相关人员应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发现污染趋势和潜在风险。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相关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治理进展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开展合作研究,例如,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开展源解析研究,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有力支撑。VOCs是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对空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鼓励相关单位或企业研发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和设施,对于降低VOC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城市大气环境治理迫切需要探索创新路径。应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系统,并持续研发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同时,构建智能监测系统以实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并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甄少飞.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分析[J].清洗世界,2022,38(06):147-148+151.
[2]张军峰,张东明.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1):76-78.
[3]马堂文.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J].化工管理,2021,(32):38-39.
[4]刘茜.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4):72-74.
[5]胡明杰.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