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型公园园林绿化养护:分区管理与整体协调的策略研究

作者

孙云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 牡丹江市 157000

摘要:大型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其绿化养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园景观的美观度、生态功能的发挥以及游客的游览体验。然而,大型公园面积广阔、植物种类繁多、地形地貌复杂,使得绿化养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因此,探索有效的养护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分区管理与整体协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大型公园园林绿化养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大型公园;园林绿化;养护

引言

大型公园于城市生态、居民休闲与文化传承意义重大,其园林绿化具多样植物、复杂布局与多元功能区。城市化与品质需求提升,传统统一养护难达标,分区管理依区域差异精准养护以提效提质。但公园是整体,分区有联系,实施分区管理时需重整体协调,保养护系统连贯,促公园生态、景观与社会效益统一且可持续发展。

1分区管理策略

1.1休闲游览区养护策略

1.1.1植物修剪与造型

休闲游览区观赏性植物需精细修剪造型。依植物习性与景观要求,定期作业。花卉残花速剪促新枝开花,观赏树整形造独特轮廓,增景观层次。修剪选游客少时段,避不便与隐患,以此维持植物优美形态,为游览区打造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风貌。

1.1.2草坪养护管理

休闲游览区草坪养护至关重要。运用科学灌溉,依季候、天气和生长态控水量频率,保土壤润而不涝。定期修剪,高控3-5厘米保平整美观。且据草种与生长段选适肥量施肥,促草坪茁壮,强抗病虫力,让草坪成为游览区绿意盎然且充满生机的景观基底。

1.1.3景观设施周边养护

休闲游览区景观设施周边植物有特殊养护法。定期查根系防其损设施基础。修剪时重植物与设施协调,免影响整体效果。如雕塑旁修剪,突出雕塑主体,借植物烘托造艺术氛围,使景观设施与植物相互映衬,共筑和谐且富有韵味的休闲游览景观场景。

1.2生态保育区养护策略

1.2.1生态监测与保护

构建完备生态监测体系,针对生态保育区植物群落、野生动物等要素长期监测。借监测样地与设备收集数据,剖析生态变化,及时察觉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并防控。如遇外来入侵植物,迅速人工或生物防治,力保本地生态系统完好,守护生态保育区的生态平衡与稳定。

1.2.2自然演替促进

尊崇生态保育区自然演替规律,减少人为干预。植物养护时,仅处理影响生态安全或重病植株,杜绝大规模人工操作破坏群落结构。借助封育保护举措,推动自然植被恢复演替,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力与稳定性。像湿地植物群落,做好防火清垃圾即可,任其在自然中蓬勃发展。

1.2.3游客管理与教育

鉴于生态保育区敏感性,强化游客管控与教育。设醒目标识与隔离设施,阻拦游客入核心区,防不文明行为毁生态。同步开展科普展览等生态教育,普及知识提升游客生态意识,引导文明游览,使游客成为生态保育参与者,共筑生态保育区的生态和谐与美好。

1.3运动健身区养护策略

1.3.1遮荫与安全保障

运动健身区乔木养护聚焦遮荫与安全。定期修剪高大乔木,清理枯枝病枝并优化树冠,保障运动场地遮荫均匀且无树枝掉落风险。遇恶劣天气加强检查维护。像篮球场上空乔木,其高度经调控,夏日遮阳不碍运动,为球员打造安全舒适运动环境。

1.3.2抗践踏植物维护

运动健身区抗践踏植物需特殊养护。草坪选耐磨草种,增厚度与密度。健身步道旁设草坪保护带减少践踏。灌木注重枝叶修剪更新,维持紧凑美观,且受压后能恢复生长,即便人员活动频繁,也能保持良好生长状态与景观效果。

1.3.3设施与植物协调

运动健身区重视体育设施与植物协调。定期查看植物对设施影响,如根系是否破坏器材基础,枝叶有无遮挡标识或视线。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调整植物生长方向或移植。借由这种方式,确保体育设施正常运行,运动人员活动安全无虞,二者和谐共存于健身区域。

1.4文化展示区养护策略

1.4.1文化植物保护

文化展示区中具象征意义植物是养护关键。需深研其生长特性与养护要点,特制养护方案。如对松柏等,强化病虫害防治,定期树干涂白、根部施肥以保健康生长,维系文化寓意。且精心呵护植物景观,维持造型与主题契合,护群落完整,使植物更好承载文化内涵。

1.4.2景观协调性维护

养护时注重植物与文化设施景观协调。在修剪、施肥等作业中,依设施位置、风格与主题操作。古建筑周边依传统美学自然式修剪,造古朴氛围;展览场馆旁配契合主题花卉,增文化与艺术感染力,让植物与文化展示设施相得益彰。

1.4.3文化传承与景观更新

文化展示区养护应于传承中适度更新。保留原文化植物与格局,引入新品或元素彰显当代文化与时代精神。像传统园林式区域,适量添现代花卉或小品,在承继历史文化之际,凸显现代城市活力与创新,使景观既守传统又具新意。

2整体协调策略

2.1养护资源的统筹调配

大型公园养护需多类资源,统筹调配至关重要。依分区需求与重点,合理配人力资源,园艺师赴休闲游览与文化展示区,生态专家至保育区。物力资源如设备、物资等也按需统筹,保分区供应及时。财力分配则据分区重要性与难度制预算,防资源失衡。如此可提升养护效率与质量,让各分区资源适配得当,促进整体养护工作有序开展。

2.2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对大型公园养护意义重大。借统一平台记录分享各分区植物生长、病虫害及养护作业等信息,分区可了解全局动态,相互借鉴协同。如某区病虫害发生,信息共享助他区预防。养护部门与管理部门定期会议沟通,依公园运营需求共制养护计划与决策,使养护契合整体发展目标,保障公园养护管理工作协同推进。

2.3景观整体性的维护

尽管大型公园实行分区管理,但必须注重公园景观的整体性维护。在植物配置方面,各分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过渡与衔接,避免出现景观断层或风格冲突。例如,在休闲游览区与生态保育区的交界处,可以采用自然式的植物群落过渡方式,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自然地感受到从人工景观到自然生态景观的转变;在景观设计元素上,如园路、水系、小品等,应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贯穿于整个公园,增强公园的辨识度和整体美感。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要从公园整体景观效果出发,对各分区的养护工作进行协调与平衡,确保公园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都能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景观风貌。

2.4应急预案的协同制定与执行

大型公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需要制定协同的应急预案并确保其有效执行。针对火灾、暴雨、台风、病虫害大爆发等可能出现的灾害,结合各分区的特点,制定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在火灾应急处理中,明确各分区的消防责任区域、消防设施配备与使用方法、人员疏散路线等,确保各分区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在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中,根据不同分区的植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联合防治方案,统一调配防治药剂和设备,防止病虫害在各分区之间传播蔓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区管理与整体协调在大型公园园林绿化养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区管理提升养护效率,同时加强整体协调确保各养护区域之间的协调一致,可以实现公园绿化养护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分区管理与整体协调的策略将在大型公园园林绿化养护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柳.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策[J].南方农业.2024(10):145-147

[2]李海波.智慧园林背景下的公园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J].花卉.2024(14):34-36

[3]郭珊珊.大型公园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研究[J].花卉.2023(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