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于卿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诸由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烟台 265705
园林景观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板块之一,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是保障景观效果的关键环节,精准的种植技术可助力植物快速适应新环境并茁壮成长,而科学的养护管理则能维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延长植物寿命,使园林景观长期保持美观、生态的效果。
1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植物种植技术要点
1.1 植物品种
在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植物品种,像银杏、法桐、栾树、槐树、雪松、白皮松、月季、冬青等;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可选择榕树、芒果树、发财树、紫薇、夹竹桃等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植物。
1.2 种植前准备
1.2.1 土壤改良
先要检测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孔隙度等指标,酸性土壤可添加石灰提高土壤 pH 值,一般添加 50-100g/m2 石灰,碱性土壤可施用硫磺粉酸化改良,施用量为 10-20g/m2 ;具体用量根据土壤酸碱度和植物需求确定;土壤肥力不足可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厩肥等,施用量为 5-10kg/m2 ;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可加入珍珠岩、蛭石等,添加比例为土壤体积的 10%~20% 。
1.2.2 种植穴位
种植穴直径应超出土球直径 30-40cm ,深度需比土球高度多出 20-30cm ;灌木类直径增加 20-30cm ,深度多出 10-20cm ,布局时需兼顾观赏性与生长空间,防止密度失衡。如行道树的种植穴位间距一般为 3-5m ,以确保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形成整齐美观的景观效果。
1.2.3 种植时间
多数落叶乔木与灌木适宜在休眠期完成移栽,具体分为春栽与秋栽两个窗口期。春栽需把握土壤解冻后、芽体萌动前的 2-3 周黄金时段,此时植物根系处于生理复苏阶段,环境温度渐升有利于创伤愈合与新根萌发。秋栽通常在 10月下旬-11 月中旬,此阶段地温仍具活性,根系可通过代谢积累养分并修复损伤。
1.3 种植技术
1.3.1 种植密度与株行距
对于生长迅速、树冠较大的植物如杨树、柳树等,株行距一般可为 4-6m,而对于生长缓慢、树冠较小的植物如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株行距一般为0.5-1米。
1.3.2 种植深度
乔木的种植深度应使土球顶部略高于地面 5-10cm ,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灌木的种植深度应使土球顶部与地面平齐或略低 2-3cm ;对于裸根苗,种植深度应使根系舒展,根茎部位与地面平齐,若种植过深,植物根系呼吸困难,容易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若种植过浅,根系容易暴露在外,受干旱和风吹影响,也不利于植物生长。
1.3.3 种植方法选择
常见的种植方法有带土球种植和裸根种植,带土球种植适用于大多数乔木和部分灌木,尤其一些珍贵树种和生长季节移植的植物,在起土球时土球直径一般为树木胸径的 6-8 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 2/3 左右,土球要用草绳或麻布包扎牢固,防止在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土球松散。种植时,先在种植穴位底部填入适量的疏松土壤,然后将土球放入穴位,解开包扎物,扶正苗木,再分层填土并夯实,裸根种植适用于一些容易成活、根系发达的植物,如部分花灌木和草本植物,种植前要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损伤根和过长根,然后将苗木放入种植穴位,使根系舒展,再填土并轻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最后浇水夯实。
1.4 种植后处理
植物种植后,第一次浇水称为“定根水”,浇水量以土壤湿透但不积水为宜,一般乔木每株浇水 100-200L,灌木每株浇水 20-50L,定根水浇完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进行后续浇水,一般每隔3-5 天浇一次水,连续浇3-5 次。同时要对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尤其高大乔木和新移植的苗木,可采用木杆或钢管进行支撑,一般用 3-4 根支撑物呈三角形或四边形分布,将苗木固定在支撑物上,支撑物入土深度为 30-50cm ,绑扎部位要垫软物,防止损伤苗木枝干。
2 养护管理要点
2.1 灌溉管理
耐旱性较强的植物可每隔 7-10 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 10-15L/m2。喜湿润环境的植物每隔 2~3 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量为 20-30L/m2 ,冬季植物生长缓慢,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每隔 15-20 天灌溉一次。夏季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灌溉,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冬季宜在中午气温较高时灌溉,防止水温过低导致土壤结冰,影响植物根系。
2.2 施肥管理
2.2.1 施肥时间与频率
春季是植物生长旺盛期,应在春季植物萌芽前或萌芽初期施肥,一年生花卉和草坪可每隔 1-2 个月施肥一次;多年生花卉和灌木可每年施肥 2-3 次,分别在春季萌芽期、夏季生长旺盛期和秋季落叶前进行,乔木可每年施肥1-2 次,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秋季施肥不宜过晚,一般在 9-10 月进行,以免植物徒长,
影响冬季抗寒能力。
2.2.2 肥料种类与用量
肥料常见类型包括有机肥、化肥及生物肥,有机肥如腐熟堆肥、畜禽厩肥等,在植物生长前期可多施氮肥促进枝叶生长,施用量为 10-20g/m2 ;在植物开花结果期可增施磷钾肥,提高植物开花结果质量,磷肥施用量为 5-10g/m2 ,钾肥施用量为 10-15g/m2 ,生物肥含有有益微生物,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施用量为 1-2kg/m2. 。
2.2.3 施肥方法
常见方法包括环状沟施、条沟深施、定点穴施及表层撒施,环状沟施适用于孤植乔木,在树冠投影外缘开挖 30-40cm 宽、 20-30cm 深的环状沟,均匀施入肥料后覆土回填;条沟施肥针对带状种植的植物在行间开沟施用肥料。穴施适用于灌木和花卉,在植物根系周围挖若干个深 15-20cm 的洞穴,将肥料施入洞穴后覆土,撒施适用于大面积的草坪和地被植物,将肥料均匀撒在地面,然后结合浇水或中耕,使肥料渗入土壤。
2.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监测体系需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采用“五步诊断法”进行早期识别,物理防治可设置 15-20 盏 /hm2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天牛等趋光性害虫;悬挂黄色诱虫板200-300 张 /hm2 ,对蚜虫、粉虱的诱捕效率可达 85% 以上,生物防治可释放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幼虫,释放量控制在 15-20 万头 /hm2 ;应用绿僵菌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菌剂稀释浓度维持 1:500-800 倍。化学防治需严格遵循“三不施”原则,非必要不施药、非达标不施药、非安全不施药,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如 1.8% 阿维菌素乳油)和矿物源农药(如 0.3% 苦参碱水剂),施药间隔期控制在 7-10 天,全年用药次数不超过 3 次,针对白粉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采用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喷雾;对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使用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防治,确保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2.4 植物修剪与整形
落叶乔木与灌木修剪宜在冬季休眠期操作,常绿植物选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避开生长旺季,要注意不要损伤保留枝条的芽。整形要根据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在整形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自然生长特性,使修剪后的形状自然、美观。
3 结束语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的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园林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实践并总结经验,结合创新理念来不断优化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为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园林景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静 . 城市园林绿化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及遵循的原则 [J]. 河北农机 ,2024,(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