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作者

高洪利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 吉林 通榆 137200

【摘要】吉林省西部地区作为杨树的重要种植区域,面临着多种病虫害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杨树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治技术。在林地选择、林地整理、苗木处理、苗木栽植、除草修枝、灌溉施肥等造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杨树溃疡病、烂皮病、青杨脊虎天牛、白杨透翅蛾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旨在提高杨树病虫害防治效果,保障杨树健康生长,促进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造林技术

吉林省西部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杨树种植的重要区域。杨树作为重要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林种,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林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杨树的健康生长和产量。因此,深入研究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杨树病虫害防治效果、保障杨树健康生长、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营造杨树林时,种植人员应优先选择土层厚度超过80cm、坡度小于8°、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大于0.4%、氮含量大于0.03%、速效磷含量大于2mg/L、有效钾含量大于40mg/L、透水透气性强、排灌便捷、含盐量小于3%、地下水位在1.5m左右且pH值为6.5~8.5的造林地。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杨树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林地整理。确定造林地后,种植人员需要在秋季,借助拖拉机全面翻耕、开垦造林地,开垦深度在30~40cm。开垦期间,需要清除造林地周边多余的杂草、灌木。若造林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可沿着等高线方向翻垦,并保留造林带与造林带之间原有灌木。翌年春季耙平土壤,耙地深度超过12cm,然后起垄镇压,蓄水保墒,减少水土流失。

3、苗木处理。吉林省西部地区适宜栽植的杨树品种为辽宁杨、3930杨、中荷64杨等。在确定杨树品种后,种植人员应选择高4.5m以上、胸径大于3.5cm的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苗木,且苗木根系完整、顶芽充实饱满、枝梢木质化程度较高、无机械损伤与病虫害。选苗后,立即起苗,随起苗随运输。若无法立即移栽,可将苗根浸泡到清水内,避免裸根过夜。起苗地、造林地距离超出200km时,可利用苫布严密遮盖苗木表面,减少苗木失水率。起苗后,人工修剪苗根,剪除病根、长根、伤根,避免杨树苗栽植后出现窝根感病等现象。

4、苗木栽植。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适宜栽植时期为3~4月和10~11月。种植人员应根据地块情况,选择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栽植方式,确保造林效率。在陡峭地块,需要人工栽植杨树,坚持大穴深栽原则,挖60cm×60cm×60cm(或80cm×80cm×80cm)植苗穴,回填表土并施加肥料,踏实土壤后浇定根水,最后填土到原土痕,地上仅出露杨树苗斜茬部位。

二、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杨树溃疡病及其防治。杨树溃疡病是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杨树干部。发病时,向阳面出现病斑,树皮变软有水渍,呈暗褐色,皮层组织腐烂,失水变干后龟裂,严重时皮层纤维呈麻丝状脱落,露出木质部。感病与栽植树种相关,春季在成林中发病为主,秋季以苗圃地当年新育杨苗为主,翌年起苗移植时发病明显。

防治措施:一是栽植前选取抗病的品系与树种。二是发病时做到春秋结合、秋防为主,使用50%退菌特100倍液、代森铵100倍液、食用碱10倍液等进行防治。

2、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杨树烂皮病又名杨树腐烂病,以弱寄生菌危害杨树干部。发病时,树皮变软有水渍,皮层组织腐烂,失水变干后龟裂,严重时皮层纤维呈麻丝状脱落。长势变好时,抗病能力增强,病斑周围愈合,阻止病斑进一步扩散。春季在成林中发病为主,秋季以苗圃地当年新育杨苗为主,发病与温度密切相关。

防治措施:一是选取多菌灵、5%托布津、1%退菌特、10%蒽油、40%福美砷50倍液进行涂干与喷干处理。二是为防止病原扩大,要及时清除周围染病杨树。

3、青杨脊虎天牛及其防治。青杨脊虎天牛是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主要有害生物之一,属蛀干害虫。5月15日开始,青杨脊虎天牛会在晴朗无风的15:00后进入杨树林交尾产卵。随后,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会啃蛀杨树枝条木质部,形成虫瘿,影响杨树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一是在青杨脊虎天牛发生初期,释放管氏肿腿蜂进行防治。二是在青杨脊虎天牛产卵后、幼虫未孵化前,手捏产卵痕,每隔3~5d处理一次,连续处理两三次,以杀灭青杨脊虎天牛卵、初孵幼虫。三是在成虫羽化期,人工剪除虫瘿,再将绿色威雷或苦烟乳油注入虫瘿剪除位置。四是在成虫羽化后期,借助机动喷雾器喷洒8%氯氰微囊悬浮剂800倍液。

4、白杨透翅蛾及其防治。白杨透翅蛾以幼虫形态钻蛀到杨树枝干、顶芽位置,可在杨树苗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环绕啃蛀,最终穿透整个杨树组织,致使杨树被害位置枯萎或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影响顶芽生长,最终形成秃枝。

防治措施:一是在3月20日至4月15日进入杨树林寻找虫孔,用棉球蘸取40%氧化乐果乳油3倍液封堵虫孔,杀灭白杨透翅蛾幼虫。二是若未发现虫孔,则将40%氧化乐果乳油3倍液环绕涂抹到杨树根茎位置。三是在成虫羽化期,利用性激素对其进行诱杀。四是使用2.5%敌杀死或1:800的40%氧化乐果在苗圃虫卵最多的时候进行喷洒。

三、综合防治策略

为提高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病虫害防治效果,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具体如下:

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杨树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2、推广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3、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4、加强营林管理:通过合理修剪、施肥、灌溉等措施,增强杨树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5、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能,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

作者简介:高洪利,男,汉族,1985 年8 月 25 日 出生,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研究方向为为营林生产、森林资源管护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