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慧 陈影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 吉林松原 131400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吉林松原 1314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教师专业成长仍面临诸多问题,如职前培养与入职要求脱节、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本文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加强教育教学反思,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促进同伴互助成长。这些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策略;反思;同伴互助

引言: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对此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拓展发展空间,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能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现实中教师专业成长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还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本文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与问题

(一)职前培养与入职要求脱节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呈现出学历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三位一体的格局。但在实际运行中,职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实践脱节问题突出,师范院校培养方案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衔接不够紧密,教师入职后难以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职前培养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导致毕业生缺乏从教经验。职前培养与入职要求的错位,影响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后劲。

(二)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

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存在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规划不清晰的问题,原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相对单一,多数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制度,导致教师职业发展方向感不强,教师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缺乏主动谋划意识和方法,学校对教师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针对性帮助指导力度有限,在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找准努力方向,专业成长动力不足。

(三)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推动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普遍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发展的紧迫感,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繁重导致投入专业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评价指标片面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职称晋升渠道不畅削弱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种种问题叠加,影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如何切实提高教师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激发其专业发展活力,成为一项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策略

面对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策略,着力构建支持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专业成长作为教育生涯的必修课,教师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自觉加强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对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保持高度敏感和接纳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提升,深入钻研学科前沿动态,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优化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还要加强教育理论素养,提高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把握能力,不断增强教书育人本领[1]。

(二)加强教育教学反思,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建立反思型教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思实践,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反思的意义和方法,帮助教师认识到反思对于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将反思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反思实践纳入日常教研和教学管理,通过制度保障推动反思行为常态化,要建立反思型教研组织,发挥教研组织在引领教师反思中的重要作用。教研组要聚焦教学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为教师提供反思的素材和视角;开展反思型教研活动如研究课、反思日记交流等,搭建教师反思实践的平台;开发反思型教研资源如反思案例、反思指南等,为教师提供反思的范式和参考。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促进同伴互助成长

以教研组织为依托开展专业共同体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教研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深化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搭建教师展示交流、探索合作的平台。教研组要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要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思维发展等主题开展研讨,引领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创新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竞赛等教研活动形式,突出教师的主体参与,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施展才华、相互切磋的舞台,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促进优质教研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注重与校外教研力量的联动互补,积极开展区域联盟、跨校结对等活动,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和资源[2]。

教研组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研沙龙、主题研讨、经验分享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互学互鉴的桥梁。教研沙龙要突出专题研讨、自由交流,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头脑风暴、思维碰撞,激发教师的集体智慧,协同攻克教学难题。专题研讨要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帮助教师开阔眼界,理清思路。经验分享要突出实效性和参与性,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课例诊断、现场展示等方式,鼓励教师亮出自己的教改尝试和心得体会,在分享交流中彼此启发提升。同时,要加强活动的过程管理与追踪指导,注重用研讨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端正专业发展态度,切实增强专业发展自觉,做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学校要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相信通过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定能不断开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局面,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生梅.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27):131-133.

[2]杜庆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3(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