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对策探讨
赵勇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引言: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习过程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获得广泛关注和应用,该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契合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学法运用仍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现状,探讨实施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和创新评价方向,促进问题导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深入有效应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现实困境
多数音乐教师缺乏系统训练,无法设计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问题,问题设计通常流于表面或过于简单,难以触及音乐学习核心内容,部分教师习惯于封闭式问题,限制学生思考空间难以引发深度探究。问题情境创设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导致学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问题导学法强调情境创设重要性,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因备课时间紧张或资源有限而忽略情境营造,致使问题提出缺乏吸引力。课堂互动引导技巧欠缺也是突出困境,音乐教学具有较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需要教师具备敏锐观察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然而调查显示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处理学生回答方面存在困难,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无法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其逐步深入思考,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或音乐基础薄弱而参与度低,而部分基础较好学生则容易主导课堂讨论,造成参与不平衡。
另一方面评价机制不健全同样制约问题导学法效果,现有评价方式多局限于知识掌握程度,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参与度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也限制问题导学法深入实施,许多学校音乐教室设备简陋,音乐教具、数字资源匮乏,难以支持丰富多样问题情境创设。家校协同不足导致问题导学效果难以延伸,家长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普遍不足,难以配合教师开展家庭延伸活动,使得问题探究停留在课堂表面,缺乏生活实践支持。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实施优化路径
学校可以通过专题研修、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鼓励教师围绕音乐核心素养设计开放性、梯度性、富有挑战性问题,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和音乐学习规律,提高问题设计针对性,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交流问题设计经验共同研讨优质问题标准。创新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十分必要,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音频、视频等资源创设真实生动音乐情境,使问题提出更具吸引力,将民间音乐、传统节日等元素融入问题情境,增强问题文化底蕴和生活联系,采用故事引入、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优化课堂组织结构和互动方式也极为重要,建立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二级互动模式,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问题再进行全班分享,既保证每位学生参与机会又促进思想碰撞。
教师应当注重倾听技巧,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空间,对学生回答予以积极评价和适时引导,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针对不同基础学生设计层次性问题,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感和成就感。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同样关键,改变结果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参与度、思维深度和合作能力,引入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参与者,设计档案袋评价工具记录学生音乐学习历程和成长轨迹。加强家校协同也是优化路径重要环节,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向家长宣传音乐教育价值和问题导学理念,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设计家庭音乐活动任务单,引导家长参与子女音乐学习,将问题探究延伸至家庭生活,邀请家长参与音乐课堂观摩和展示活动,增强对问题导学效果认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评价创新方向
突破教师单个评价主体局限,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注重专业引导和反馈,学生自评促进反思和自我认知,小组互评培养合作意识和评价能力,家长参评则延伸评价维度形成全方位评价格局,各评价主体基于不同视角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评价内容应当突出音乐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不仅关注音乐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发展,设计反映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指标,关注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形成知情意行一体化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创新也是重要方向,采用表现性评价取代以往纸笔测试,通过音乐会、创作展示等方式全面展现学生音乐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数字化评价工具,利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记录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成果,便于回溯分析和长期跟踪,开发基于问题导学情境评价任务,在真实音乐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档案也是创新方向,为每位学生建立音乐学习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在问题导学过程中表现、成果和进步,全面展示学生发展轨迹,定期组织学生回顾档案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和目标设定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构建即时反馈机制同样重要,利用课堂观察表、问题解决评价量表等工具对学生在问题导学过程中表现进行即时记录和反馈,使评价真正服务于教学过程,教师应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对学生探究行为给予及时鼓励和指导,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促进评价结果应用转化也是创新方向,定期分析评价数据诊断问题导学实施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支持,实现个性化教学。
结论:小学音乐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但通过系统分析和策略探讨,这些困境均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教师通过专业能力提升、问题情境创新等路径能够提高问题导学实施效果。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音乐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档案等创新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问题导学法是富有活力教学方法,符合小学音乐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通过持续优化和创新将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毛梦芸 . 以问导学 :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问题链”的设计与实施 [J].中国音乐教育 , 2024(4):29-34.
[2] 唐万仙 . 浅谈”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J]. 2020.
[3] 赵婷 . 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 新作文: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