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李宗辉 蒋正谦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向家坝项目部,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本文结合四川省向家坝项目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和混凝土的浇筑来了解混凝土基础作用。通过实际工程实例加上配图,从实际技术应用,管理实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混凝土 浇筑 质量 控制
1 工程概况
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工程涉及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四市12个县(区),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工业供水。灌区工程由取水枢纽、输水及灌溉渠系、囤蓄水库、提水工程及田间工程五大部分组成。渠首引用流量98m³/s,灌溉面积329.40万亩(标准亩)。
2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和钢筋共同承担了建筑物的全部重量,它们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建筑物自身的安全,而且还影响着业主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已建成的结构的稳定性与使用年限,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也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施工期间,因混凝土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工程变更是很常见的,而且,许多工程事故的起因,最终都是由混凝土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在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混凝土的质量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是水泥、水、天然砂和石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沙粒表面并填充沙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形成混凝土。
2.1.1水泥质量控制
在使用之前,除了要有制造商颁发的合格证明,还要对其进行常规的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检查,通过后才能使用,不要用后检查,也不要用后检查。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放,大体积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中低温热水泥,以减少水化热。含氯化物的水泥严禁用于钢筋砼结构。
2.1.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
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
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2.1.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2.2 表面缺陷
2.2.1麻面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麻面,表面粗糙,无钢筋外露。见图1所示。
(2) 原因分析: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不严或拆模过早。混凝土未
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板面不平整,要清除,样板缝要严密。模板搭设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所有的裂缝都要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等材料填满。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分层、均匀地振捣,防止出现漏振现象。
2.2.2露筋
(1)现象:钢筋混凝士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原因分析: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过少或漏置,导致钢筋下沉或上浮,紧贴模板外露,构件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过于密集,子卡在钢筋上,使得水泥砂浆无法填满钢筋周围,形成露筋。
(3)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
现偏差及时纠正。
2.2.3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松散、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收到减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3)预防措施:
①精心设计,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配比,加大检测力度,确保所用物料的精确计量;
②砼,要搅拌均匀,塌落度要合适;
③搅拌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浇筑高度大于2米,则采用串管或滑槽进行浇筑。
④混凝土的浇筑要分层次、分层次进行,若采用插拔法,则浇筑层的厚度要以振动器的作用部分的1.5倍的长为准。
⑤混凝土的浇筑应采取有浆的下料法或快速的振捣法,在砼拌合物的压实过程中,应采用插管法。
振捣器的移动间隔不能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为了使上下层的混凝土能更好地粘合,所以要将振捣棒插入到下面的混凝土中5厘米处,而平板振动器则要在两个部分之间重叠振捣3-5厘米。
2.2.4烂根、缩颈
(1)现象:柱子拆模后,柱子根部有麻面、孔洞、夹渣,梁柱交接处柱头有缩颈现
象。
(2)原因分析:柱子根部未清理干净,未先浇筑1~2cm的同标号水泥砂浆,一次浇
筑过高,超过2m未加串筒,箍筋及主筋过密,振捣未到位,柱头模板截面尺寸控制不好.
(3)预防措施:柱根部应清理干净,必要时应预留清扫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
筑1~2cm的同标号水泥砂浆,一次浇筑不要过高,振捣到位,控制柱与梁交接处的模板
尺寸。
2.3 外形尺寸偏差
2.3.1表面不平整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甚至出现脚印。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的
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尤其是冬季施工上人过早,混凝土表面脚印很多。
(3)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在浇注完后,用镘刀按标高标记或划线找平平压光、终胶、浇水、保湿。
②模板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支架及支架应置于坚实的土壤中,并应有足够的强度支持区域,避免被淹没,以免建筑物出现过度下陷。
③当混凝土强度达1.2 Mpa以上时,才能在已浇注的建筑物上行走。
2.3.2位移、倾斜
(1)现象:基础、梁、柱、墙轴线偏移、倾斜,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2)原因分析:
①模板支承不牢固或斜撑支承在软弱地基上,造成混凝土振捣时出现位移、偏斜等现象。
②门扇开口处的模板、预埋件不牢固、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方法不当,导致门扇开口及预埋件脱落,产生了很大的位移。
③在放样过程中,由于放样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误差,未仔细核对,或未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导致放样过程中产生过多的轴损,计量误差太大,或者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未仔细对线吊放,导致结构变形。
(3)预防措施:
①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将门窗的模板、各类预埋件等支撑牢固,并确保其位置、标高等均符合要求。
3 总结
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
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
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
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
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
使用。“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李业兰.建筑材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9
[3] 任崇明.建筑技术[M] . 2001.1 (不同工况下的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