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把控

作者

卢志聪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三明市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施工质量管理愈发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其把控要点。通过阐述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原则,详细分析了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各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期望为建筑工程从业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参考,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高标准,实现建筑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把控

一、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施工质量管理作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参与方。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其把控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一)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项目满足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方面。质量策划是确定质量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过程和资源;质量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工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改进则是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保障了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因建筑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还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工程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此外,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施工质量管理需要遵循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质量管理覆盖工程的每个环节,全过程性原则强调从规划到维护的全程管理,全员参与性原则倡导所有参与方共同参与质量管理,预防为主原则注重预防措施以减少质量问题。这四原则共同确保工程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把控

(一)项目规划与设计审核

1. 规划合理性评估

项目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例如,在选址时要避免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建设,同时要确保项目的功能布局合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交通流线设计应便捷流畅,避免出现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2. 设计方案审查

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抗震、抗风等力学性能要求,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给排水设计要保证排水通畅,避免积水问题。电气设计应合理规划电力负荷,确保供电安全可靠。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也是审查的重要内容,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二)施工队伍选择与管理

1. 施工企业资质审查

企业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凭证,资质等级反映了企业的施工能力和业务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则是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证明。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才能承担相应规模和类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任务。

2. 施工人员素质考核

技术人员的职称和经验是衡量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他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要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同时,要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配备各类人员,避免人员不足或过剩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施工材料与设备采购管理

1. 材料采购质量控制

制定严格的材料采购标准,明确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等要求。筛选优质供应商,对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和试验程序进行抽检,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防止其用于工程施工。

2. 设备采购与租赁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工艺和进度要求,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设备。在采购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和售后服务。对于一些使用频率较低或短期使用的设备,可以选择租赁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的租赁商,确保设备按时进场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同时做好设备的进场调试和维护计划,保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把控

(一)施工工艺与技术管理

1. 施工工艺标准制定

结合工程特点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明确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顺序、振捣方法等工艺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 技术交底与培训

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清楚了解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施工质量监督与检查

1. 建立质量监督体系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投资方,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全程监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形成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层次的质量监督网络,明确各单位的质量监督职责,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日常质量检查与抽检

施工单位应加强日常自查自纠,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监理单位要进行旁站监理和平行检验,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建设单位要组织定期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检,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三)施工现场安全与环境管理

1.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

针对施工扬尘,采取洒水降尘、设置围挡、车辆冲洗等措施;对于施工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施工污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固体废弃物要分类存放,定期清运。通过实施这些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五、建筑工程施工后的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把控

(一)竣工验收管理

1. 验收标准与程序

竣工验收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单位首先要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申请预验收,监理单位预验收通过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各方进行正式验收。验收过程中,要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各项资料进行全面检查。

2. 验收资料整理与审核

验收资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证明文件,包括工程技术资料、质量保证资料、竣工图等。资料应完整、准确、真实,符合归档要求。工程技术资料要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施工情况;质量保证资料要反映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验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记录;竣工图要如实反映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

(二)工程质量保修与维护

1. 质量保修制度建立

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明确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签订质量保修合同。施工单位要建立保修服务响应机制,及时处理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

2. 定期维护与回访

在保修期间,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工程进行回访和检查,了解工程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对用户反馈的意见要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改进后续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六、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安全、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关键。它要求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控制,涉及选择施工队伍、采购材料设备、强化工艺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环境管理。建筑企业需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水平,适应市场竞争。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法规标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面对新型材料、技术应用等挑战,需各方协力,创新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祥江.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3.

[2]薛志伟.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 砖瓦,2024(7):127-130.

[3]黄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建筑·建材·装饰,2023(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