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研究
吴枫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81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低段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教学中常出现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旨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本研究聚焦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探寻切实有效的策略,以改善教学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评一体化
引言
小学语文低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但现实中,评价往往滞后于教学,难以对教学起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作用。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使三者协同共进。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对于优化阅读教学,助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小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认知体系。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能够提升语感,为写作和口语表达打下坚实基础。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创意,学生在阅读时会受到启发,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此外,阅读还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生能从阅读中感受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现状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教师对低段阅读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精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多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部分教师局限于教材,未能充分拓展课外阅读资源,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家校合作在阅读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三、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目标导向,确保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的依据。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某篇童话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培养想象力等。围绕这些目标,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童话的魅力。同时,评价也应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朗读是否准确、流利,参与角色扮演时是否理解了角色特点等;课后通过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这样,教学与评价紧密围绕目标展开,使学生清楚知道学习方向,教师也能准确了解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方法,融入多元评价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影响学习积极性。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故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背诵诗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展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读得真流利,声音也很响亮”;运用小组互评,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如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注重阅读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对文字的理解,还涉及情感体验、思维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实施形成性评价。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阅读状态,如是否专注、是否积极思考等;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例如,当学生对文中的某个情节产生疑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后,教师可以布置阅读记录、阅读心得等作业,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情况。通过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和体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深入。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四)拓展阅读资源,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应积极拓展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集、科普读物等。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评价方面,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是否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观察学生在图书馆、阅读课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发展潜力。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协同评价机制
家庭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协同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传授一些阅读指导方法,如亲子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等。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评价中来,如记录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等。定期开展家校交流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阅读情况,分享教育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策略。家校合作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评一体化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有效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带来了积极影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紧密结合的教学与评价过程等,让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反思和改进,持续探索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评一体化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洪.“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界,2023,(32):65-67.
[2]傅茂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以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J].华夏教师,2023,(31):74-76.
[3]曹原.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3,(27):49-51.
[4]包冬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2):75-76.
[5]方金辉.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2,(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