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策略

作者

王蕊

吉林省扶余市弓棚子镇第一中心小学 131200

摘要: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单向传授灌输知识转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变幼儿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积极地操作、思考、学习,从而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帮助幼儿建构数、形方面的初步概念,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很多数学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演示,幼儿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具体操作、主动探索,建构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经验,从而真正地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我们将数学活动的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知身边形象的事物,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幼儿园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举措。我们带孩子观察农村的动物及时引导幼儿进行加减法、数数、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等练习;带孩子观察农作物和果树,进行认识形状、比较高矮、粗细等练习。带孩子到河边玩,进行数数、比较大小、序数等内容的练习,通过比赛扔泥巴可让幼儿掌握空间方位如前后、左右、远近、上下、高低等。我们常带孩子到湖大坝去游玩,让幼儿数数大坝上有多少面彩旗、多少盏路灯、多少种树和花,练习数数;让幼儿认一认大坝上标记路灯、石柱以及大坝长度的数字,认识数字,了解序数;让幼儿比较树的高矮、粗细等;让幼儿捡树叶并观察树叶,比较树叶的异同,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树叶分类,把同种的树叶放在一起,说一说每种树叶各有多少,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记录树叶的种类和数量,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学习同伴的不同记录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培养幼儿主体学习和参与能力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幼儿主动活动,并非教师只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就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要使幼儿真正掌握知识,还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恰当评价。如大班幼儿在学习容量守恒时,有这样的操作活动:幼儿先把一杯水分成两杯等量的水,再将其中的一杯倒入另一个细长的杯子。有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操作过程中动作不协调,不能把杯子里的水顺利地倒入细长的杯子中,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似乎有放弃实验的打算。我发现后及时地对他们有针对性地示范、引导,告诉他们两个杯子的口要靠近一些,并鼓励他们再去试一试。当他们取得成功时,显得非常高兴。教师的及时引导与鼓励,使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理解了容量守恒的概念,

教幼儿学习等分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几何图形的纸,让他们将其二等分、四等分。但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只用了一种形状的纸进行了一种分法。为了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将等分的操作活动向高一层次推进,我及时表扬有独特想法并进行几种分法的幼儿。例如有的幼儿在二等分时,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了两把小手枪;有的幼儿在四等分时,把一个正方形不仅分成了四个等腰三角形,还能分成了四个直角三角形等等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知道了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分法;同一种几何图形有多种分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优化学习数学学习方法

(一)游戏化教学方法

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将数学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激发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游戏可以帮助儿童以愉悦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并加强他们的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数学竞赛、数学拼图和数学探索等,以吸引儿童的参与,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技巧。

(二)故事化教学方法

故事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儿童可以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并从中获得后发和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例如计数、排序和分类等,来教授学前儿童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数学故事书,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儿童思考和讨论数学问题。通过故事的方式教授数学,可以让学前儿童更轻松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

(三)实践活动方法

学前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些数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儿童亲自参与和探索。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索数学规律和概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测量活动,让儿童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等基本数学概念来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学前儿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教学方法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总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和数学打交道,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适当地引导,幼儿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去思考。同时,也只有通过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激发幼儿运用己获得的知识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