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游戏指导课程翻转课堂策略
鲁墨缘
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的主要师资来源之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中职、本科、研究生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相比,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突出的两个特点是: 一是要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形成为核心,以素质提高为目标,增加实用性的专业技能课程; 二是在理论课程设计上要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可
见,培养综合性、应用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
再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课程的教学。从翻转课堂的本质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性来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校拥有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应的理实结合实践场所才能使课堂“翻转”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应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根据院校需求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环境,以及进行个性化的数字平台与教学资源开发,来对接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技能大赛。将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 微课/微视频、演示文稿、音频、动画、案例、作业指导与展示等资源) 一体化设计,将纸质教材延伸到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学实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全支撑。
(二)课程特点适宜实施翻转
再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课程的教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把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突出理论素质在实践中的灵活应用。根据这一特点,将理论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应用作为教学重点,是人才培养方案所提倡和要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教学模式的翻转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的课堂讨论与教学实践时间,鼓励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模式转变,因此,那些容易实现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结合的课程更加适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师具备综合教学能力
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互动”,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策划能力、教学组织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虽然学校条件、技术和课程等因素很重要,但翻转课堂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教师,教师不仅自己要从“演员”( 备课、讲课、设问、解答) 转变为“导演”( 情境设计、资源构建) ,还要把学生从过去的“观众”( 听讲、笔记、作答、记忆) 转变为“演员”( 浏览、质疑、提问、搜索) 。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游戏指导课程翻转课堂策略
(一)课前学习准备
课前,教师需要将导学案( 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策略) 和课程内容( 一个或几个相近的知识点) 录制成小视频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在这一环节,学生并非只是根据教师所布置任务被动地观看教学视频,而是要求学生课前学习一定是在问题导引下的主动学习,以及资料搜集。以“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为例,在讲授“幼儿园最常见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时,结合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教学资料学习“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概念、特点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再去搜集自己所理解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幼儿园具体活动案例,从而根据具体活动案例来思考这两种游戏是否等同,二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别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人说“角色游戏就是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就是角色游戏”?
(二)课堂讲解讨论
在课堂上,根据课前安排,学生分组分任务汇报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可以采用口头阐述并配以相关视频资料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对自己课前的学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并从其他小组的汇报中思考自己对于“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概念、特点等”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和其他小组同学是否存在差异。汇报之后,各小组针对本组与其他小组在知识点上的理解差异进行讨论,促使完成对知识点的内化,并对“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常见的问题”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另外,结合自己所搜集的幼儿园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具体活动案例来进一步讨论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差别,通过各抒己见来厘清概念内涵,以便在学习后续内容“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具体组织与指导”时不会产生混淆。各小组通过学前儿童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种类、年龄特点与具体游戏活动案例的讨论,找到适宜各年龄班不同类型的表演游戏活动案例( 每一年龄班可以确定一种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活动,也可以确定两种以上游戏活动) 。
(三)实践模拟演练
要求各小组将所搜集的各年龄班不同类型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具体活动案例在理实一体化实训条件下进行现场模拟演练,通过实践模拟演练来体验、感受不同类型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特点,以及发掘所选游戏活动案例的教学潜能、年龄适宜性、发展价值。
除了在学校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的模拟演练,还可以利用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环节所采取的每学期 1 - 2 次的“见习周”“实习周”或借助附属幼儿园实行的“走园制”( 园校结合,资源共享) 形式让学生将实训室的模拟演练进一步在真实幼儿园情境中再一次进行实操演练,将教学与实操真正融为一体,为之后的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后评价反思
综合“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实操性强等特点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必要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形式。除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云班课”“学习通”等让学生在线完成理论知识点测评外,应将“平时”与“实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平时 + 理论 + 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后个人反思的同时,更应该采用集体反思,让参与这门课程的学生,甚至还可以请教育教研同行以及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对课程教学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课程,同样,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并非所有都适合翻转课堂这种模式。因此,根据高职院校自身条件、课程特点、教师能力、学生水平选择这一模式,并进行合理设计,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条探索之路。
本文系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课题《以“知导行效、多维协同” 教学模式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2023XHY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