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分析
杜佳洋
西藏自治区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850000
摘要: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在现代交通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正常运行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然而,当前其运维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使得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需求。本文通过阐述相关研究目的与意义、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涉及的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以及数据提升与共享等方面内容,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信息化管理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张和交通流量的日益增长,机电设备作为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愈发凸显。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涵盖了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等诸多方面,它们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以及运营效率。然而,传统的运维管理方式在面对日益复杂的设备情况和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时,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确保高速公路能够持续、高效、安全地运行,这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以及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借助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场机电设备的实际运维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对已成功实施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的高速公路项目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中的现状、相关技术应用、系统构建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组织架构调整
(一)设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团队与职责分工
为适应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团队。该团队可由信息技术专家、机电设备专业工程师以及运维管理人员等组成。信息技术专家负责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维护与升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机电设备专业工程师主要承担对机电设备的技术支持,熟悉设备性能及故障诊断方法,以便在系统监测到设备异常时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运维管理人员则负责日常的运维工作调度、设备巡检安排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等。通过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为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机制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涉及多个部门,如设备管理部门、运维部门、收费部门、监控部门等。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需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例如,建立定期的跨部门会议制度,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各部门在会上通报近期设备运维相关情况,共同商讨解决遇到的问题;搭建部门间的即时通讯平台,方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沟通交流设备运维信息,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制定部门间的协作流程,明确在设备故障报修、维修进度跟踪、数据共享等方面各部门的具体操作步骤,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或沟通不畅的情况。通过加强部门间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整体效率。
二、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
(一)针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培训
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培训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应包括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架构、功能模块、操作界面以及日常维护要点等。例如,通过组织集中培训课程,邀请信息化系统开发方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讲解,让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系统的操作流程,熟悉如何登录系统、查询设备信息、设置设备参数、生成运维报表等。同时,还应开展线上培训课程,将培训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检验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掌握程度,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和管理系统,为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二)培养数据分析与故障处理专业人才
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数据分析与故障处理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从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通过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的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时间、故障类型等,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为此,可以开设数据分析专项课程,教授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故障处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让他们熟悉各种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技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可以通过选派人员到设备生产厂家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深造学习,或者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数据分析与故障处理专业人才,提升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专业水平。
三、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
为确保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的有序进行,必须制定完善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制度方面,应明确规定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规范、数据管理要求、设备巡检制度、故障报修流程等内容。另外,为了调动工作人员参与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指标可包括设备运维的及时性、数据管理的准确性、故障处理的成功率等方面。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总结
通过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成果。首先,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组织架构、人员培训、制度建设以及数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实现了对机电设备运维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和管理。其次,通过设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团队、加强部门间协作机制,提高了组织协同工作的效率;通过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操作和具备数据分析与故障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使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通过提升数据与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质量并实现了数据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共享。这些成果的取得,有效提升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水平,保障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提高了运营效率。
(二)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机电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运维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还可进一步拓展数据共享的范围和深度,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推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上.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慧运维平台研究与应用[J].机电信息, 2023(19):12-15.
[2]张文飞.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实践[J].人民交通, 2024(001):000.
[3]张文飞.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实践[J].人民交通, 2024(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