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看图写话有效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
刘燕
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江苏南京市 211399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要 “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写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1]。看图写话作为低年级写作的起点,承担着衔接识字写字与习作的重要功能,对学生后续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中不仅强调了阅读,还强调了表达的重要性,而这种表达,更是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由此也可看出,写作在教材中的重要性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本研究构建了看图写话教学策略体系,丰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理论,为低年级写话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二、看图写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2]。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调动生活经验、与同伴互动,自主建构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语言表达。教师的角色是 “引导者”,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智能具有多样性,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3]。看图写话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智能差异: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擅长观察画面细节,人际智能突出的学生更易理解画面中的人物关系。教师需设计多样化活动,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看图写话有效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情境创设策略:激活生活经验
情境创设是将画面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连接的桥梁,能有效降低表达难度,激发写话兴趣 [4]。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画面内涵。
以《小兔运南瓜》看图写话为例,教师带来南瓜实物,让学生触摸、观察,提问:“南瓜是什么样子的?小兔能搬动这么大的南瓜吗?” 引发学生兴趣。邀请学生扮演 “小兔”,尝试抱起南瓜,体会 “搬不动” 的困境,引导学生说出 “南瓜又大又圆”“小兔搬得满头大汗” 等语句。同时提问 “你遇到困难时会怎么做?”这样的疑问,结合学生 “请妈妈帮忙”“找工具” 的经验,引导想象小兔的解决办法,补充画面外内容。
(二)观察指导策略:培养有序表达
看图写作的首要步骤是观察图片,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对图片进行仔细观察,没能抓住图片的重点、要点等,那么,在后期的写作中就很容易出现文不对图、不知从哪里下笔等问题。所以在课堂上需要着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方法。例如 1. 指导学生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进行观察。首先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整体性观察,看一看并尝试用一句话 ( 图片上画了什么人或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对图片内容进行简单概述;接下来,对图片进行部分性的观察,即具体的哪个人在干什么,哪个景物是什么样的,等等;最后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联系回到整体,概括出具体的图意。2.指导学生选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近到远等其中一个常规顺序对图片进行观察。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中,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片,从天空到草地上,从近处到远处,围绕图片上的人、事、物等内容写词语,如“山上、天上、牛、白云”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同学们观察图片的能力提高了,并且能准确地掌握图片的意思,做到言之有序。
(三)想象拓展策略:丰富画面内涵
在看图写话中,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静止不动画面,然而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就必须要将图片中的内容写活。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静止、单调图片中的人、物和景进行想象,想象人会说话,物会动,景色是活的。因此,在看图写话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之外,还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对图片进行自由、大胆的想象。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写话”练习为例,“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呢?”“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藏着的“问号”,想象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四)鼓励畅所欲言:增强语言表达色彩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喜欢提问题,敢于想象,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要求把句子说通顺,遵循一定顺序;其次是要有基本内容,不要丢掉重点;最后是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好,会用好词好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为例,课后习题“请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把课文内容作为仿写的材料,先帮助学生理清什么是形容词、名词、动词等,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先让学生说,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教师辅助学生用上好词好句,说好了再马上写下来。练说练写随文随堂进行,既小又活,大大地提高了“说与写”的密度,同时也帮助学生能够将句子写得更精彩。
(五)培养阅读习惯:奠定写话基础
孩子自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致关重要。儿童从小阅读,对他语言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年级地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养成每天阅读绘本故事的好习惯,因为绘本故事中有生动多彩的图画,一幅幅图画组成了一个个曲折的故事,通过坚持读绘本故事书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识字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敢于开口,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为看图写话打好基础。
另外,创办“图书角”,自编“写话训练本”日积月累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话水平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四、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写话越写越有兴趣,而且有了很强的创新意识,大胆想像,写话中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在写话中找到了乐趣,写话能力提升了,而且全班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写话氛围。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加强对孩子习作方面的培养。
应该思考的是:1、怎样把已经培养起的写话兴趣保持下去,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进入中段学习后,用怎样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今后写作的水平;2、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阅读量等的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一样,对于少数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意观察、不注意坚持阅读积累,知识面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较差的孩子,如何改进方法继续引导。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让孩子们快乐地写话。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统编教材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有效的看图写话教学需立足教学理论基础,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采用情境创设、观察指导、想象拓展等多元化策略。多种策略协同运用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5) :17-22
[3] 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