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中的古典与现代倾向

作者

刘琬璐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单位所在省市:江西省南昌市 邮政编码:330000

摘要:拉威尔的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以其精妙的构思和创新的表现手法,成为新旧音乐风格交融的典范。通过分析其第三首《佛兰纳舞曲》和第五首《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各种音乐元素的运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即将巴洛克舞曲风格和传统结构方式与20世纪音乐语言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既怀旧又前卫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拉威尔;《库普兰之墓》;音乐分析

一、关于《库普兰之墓》

《库普兰之墓》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旨在纪念十八世纪法国作曲家弗朗索瓦·库普兰。这部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与怀念,还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其中六首乐曲分别献给一位英勇牺牲的战友。

该作品采用了十八世纪的钢琴组曲风格,由六个相对独立的乐曲组合而成。这些乐曲都是基于巴洛克键盘音乐体裁,从《前奏曲》到《托卡塔》,每一首都展示了独立的音乐性格和技巧。拉威尔将古典音乐体裁与现代和声技术结合,创造出既典雅又现代的音乐语言,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典型特征。通过这种方式,拉威尔不仅仅是向友人表达哀思、向前辈致敬,更是对传统音乐创作风格的一种追思。

二、曲式结构

(一)《佛兰纳舞曲》

该曲为回旋曲式,e小调,由 A(1-28)、B(29-52)、A 1(53-61)、C(62-92)、A2(93-120)、D(121-136)与尾声(137-159)组成。其中A段、B段与C段为再现单三部,A1段只变化再现了A段的第一部分;A2段几乎是A段的原样再现,D 段采用了主调 e 小调的同名大调 E 大调,结构上为平行复乐段,尾声中主题的出现起到了填补第四次叠部的作用,完成了乐曲的回旋性。

(二)《小步舞曲》

该曲为变化再现带尾声的复三部曲式,A段(1-32小节)在G大调上呈现,前八小节构成乐曲的主题,9-24小节对主题进行了展开与变化,25-32小节是对主题的再次强调。B段(33-72小节)为中段部分,调性从大调转到了小调,以柱式和弦为主要的织体形态,在41-48小节左右手进行织体交换。A1段(73-104小节)是再现段,为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将中段的旋律转移到了低声部,使得AB两段的主题材料结合在一起。

三、和声分析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在作曲技术理论领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其中之一便是功能和声体系的逐步瓦解。在拉威尔的音乐中,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不再是唯一的主导力量。他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淡化和声的功能性,从而追求更加细腻和丰富的色彩性效果。

(一)和声的纵向结构

在《佛兰纳舞曲》的起始,作曲家并没有使用具有明确调性意义的主和弦,而是选择了包含增三和弦的主七和弦,与旋律声部构成小大七和弦,并且以五音作为低音,使得调性模糊,为音乐带来了更多的紧张感与不确定性,与古典音乐作品中力求清晰和稳定的调性表达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多以协和和弦为主的和声布局。

又如,《佛兰纳舞曲》第127-134小节,该片段纵向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加厚了的旋律声部,第二层是和声声部,第三层是按照五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作为和声的衬托。在旋律声部与和声声部的延音处附加五度叠置和弦,如在第130小节处附加A-E-B和弦,第132小节处附加B-D-A和弦,其丰富的层次结构和精细的和声设计,为音乐增添了额外的色彩和维度。

(二)和声的横向进行

1.平行进行

在传统的功能和声中,和声的进行通常基于主、下属、属之间的功能性关系,这些和声关系为音乐提供了一种紧张与解决的循环,形成了音乐叙事的基本框架。当平行进行被引入时,由于不再依赖于和弦之间的传统功能关系,而是通过保持固定的音程间隔来移动。

《小步舞曲》的中段(33-72小节)是这两首曲子中使用和弦平行进行最多的乐段。这里的平行和弦以八度重复的原位三和弦连接为主,只有58小节和60小节的第三个和弦改成了第二转位。由此可见,在拉威尔的作品中,平行进行这种传统的禁忌被转化为获取特殊音响效果的合理且有效的手段。

2.根音二度进行

根音作为和弦构建的基础,其进行方式直接影响和声的整体效果。在古典和声学中,功能和声遵循严格的功能逻辑,“主-下属-属-主”的进行模式为所有和弦提供了归宿,而根音之间的四度和五度进行也最能体现和声的功能性。

然而,拉威尔为了追求色彩性和声,采用了与功能性和声相反的方法,即避免传统的四度和五度根音进行,更多地使用了二度和三度的根音进行。

从《小步舞曲》的第108-110小节,可以提炼出三组和弦:G、B、D和#F、A、#C以及E、G、B,它们之间的根音进行为二度关系,这种和声逻辑的序进在古典和声中是很少见的。

3.持续低音

在《佛兰纳舞曲》中,第37-39小节的旋律是以持续音#F为基础,第41-44小节的旋律则是在低音D的持续下进行。在这里长时值的持续音为此提供了一个静态的和声背景,与动态的旋律形成对比,增加了音乐的期待感和紧张感。

又如,《小步舞曲》第52-56小节中清晰可见三个层次的声部进行,上方声部是原位三和弦八度平行进行的旋律声部,中间声部是音程的平行进行,下方声部是G音变换音区的持续。

4.功能性进行的变体

在近代音乐中,和声的横向运动不再严格遵循传统的规则,如常见的Ⅰ-Ⅳ-Ⅴ进行等,但功能性的进行仍然存在,只不过以更隐蔽、更复杂的形式出现。这种功能性进行的变体由于既带有一定的功能性,又散发着现代性而被广大作曲家所喜爱。

《佛兰纳舞曲》开头主题首次呈示部分,如果只看第5-9小节的低音进行,可以发现为Ⅰ-Ⅳ-Ⅱ-Ⅴ-Ⅰ的传统进行。由此可以得出,尽管作曲家在前面几小节使用了较多的变化音以保持和声的色彩性进行,但在分句或分段处会采用功能性和弦的骨干音来明确调性。

在《佛兰纳舞曲》第151-159小节中,虽然和声没有出现明显的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但是低音部分却通过连续四次从B音到E音的下五度进行,强调了音乐的终止感。这种处理方式尽管偏离了古典时期常用的终止和弦形态,但仍然保留了其外声部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部,拉威尔展现了他独特的创意和设计。

结语

拉威尔将印象主义音乐中朦胧的色彩之美与古典传统音乐的严谨又精致的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库普兰之墓》不仅反映出世纪之交的作曲技术新潮流,更蕴含着自巴洛克以来的法国音乐气质。这种融合为为古老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郑中.拉威尔和声语言中的小二度现象[J].中国音乐学,1997,(04):131-143.

[2]郑中.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01):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