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学引思”理念下打造初中数学生动课堂的路径探究

作者

侯晓英

井冈山市教学综合服务中心

引言: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关键环节,肩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重任,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现象普遍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活力缺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以学引思”理念强调通过学习活动引发思维,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强调自主探索和思维发展,基于该理念探索初中数学生动课堂构建路径,转变教学模式并提升教学质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立足课程内容,挖掘数学思维

课前备课环节应当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精心设计问题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习得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多样化发展,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挖掘,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知识体系。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既保证基础知识掌握又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关注学科融合,将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感受数学工具价值,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身思维模式,提升迁移应用能力。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应当从全等三角形基本概念入手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课堂开始时展示校园中三角形建筑结构照片,提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引导学生思考全等概念本质,随后设计递进式探究任务,从直观认识(拼合、叠合)到抽象判定(边角关系),经历思维提升过程。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使用几何板或纸质模型尝试各种条件组合,发现何种条件组合能唯一确定三角形,从而培养实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对比 SSS、SAS、ASA、AAS 四种判定方法异同点,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认知,设计开放性问题,如能否用两边一角判定全等?为何 SAS 可行而 SSA 不可行?启发学生思考数学结论背后逻辑,鼓励学生自创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交流分享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结论完整探究过程,合作学习策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鼓励组内讨论和相互启发形成思维碰撞,问题驱动教学将问题解决贯穿始终,通过层层递进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步深入。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元素,通过竞赛、闯关等形式激发学习热情,情境化教学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使抽象数学概念具体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复杂数学概念形象化呈现,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层次学习任务和辅导方案,错误资源化教学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平均数》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伊始提出实际问题:如何评价班级学习状况?引入统计学概念,随后组织班级学情调查项目,各小组负责不同学科数据收集,经历完整统计过程,在平均数概念教学环节不直接讲解公式而是呈现班级某次考试全部成绩数据,请学生思考:用一个数字代表整体水平应当选择哪个数?为什么?通过讨论辩论学生自然理解平均数意义。设计趣味性实验如测量全班同学身高,计算平均值再邀请接近平均身高同学出列,直观感受平均数代表性,创设情境任务:某班级报名参加数学竞赛需要选派五名同学,如何基于历次考试成绩选择最佳阵容?引导学生应用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数据侦探游戏提供含有异常值数据集,让学生发现平均数陷阱,理解极端值对平均数影响从而引入中位数概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评价体系,促进能力提升

评价主体应当实现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教师评价注重专业指导,学生自评促进反思能力发展,小组互评培养批判性思维而家长评价提供家庭学习反馈,从而形成全方位评价网络。评价内容应当突破知识考核局限拓展至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多个维度,针对思维能力评价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解决、思维导图绘制等方式进行,学习态度评价关注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合作精神评价通过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考察。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包括纸笔测试、实践操作等形式,如通过数学建模比赛评价应用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展示评价知识整合能力,通过口头辩论评价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过程应当注重即时反馈建立教学评一体化机制,课堂中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获取学生学习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通过作业批改、学习档案分析等手段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习过程关键节点从而展示思维发展轨迹,档案袋内容包括典型作业、解题过程记录等材料全面反映学习历程。评价结果应用方面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将平时表现纳入总体评价系统,避免单次考试决定全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并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思维之星、进步之星等奖项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评价信息应及时反馈至教学环节,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形成评教互促良性循环。

结论:基于“以学引思”理念从课程内容挖掘、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构建三个维度探索初中数学生动课堂构建路径,通过深入挖掘数学思维元素并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融合,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并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构建更加生动高效初中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迎兰 .” 让学引思” 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J]. 好家长 ,2017(51):1.

[2] 王佩 .”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D]. 淮北师范大学,2021.

[3] 唐玮 . 让学引思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J]. 数学大世界 : 上旬 ,2019.

[4] 晏云珍 .”以学引思”, 带领学生学好初中数学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2(2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