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依从性和眼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

张洁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康复依从性及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提供科学依据以优化临床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72例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实施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教育、心理支持、术后康复指导等;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通过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收集数据,随访观察为期三个月。设定三个观察指标:术后一个月视力恢复情况、术后三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以及术后半年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一个月时,实验组视力达到0.8以上的比例为94.4%,对照组为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8.5分(满分10分),对照组为7.2分,同样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1分,而对照组为7.8分,再次证明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眼功能恢复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多形式护理,分阶段护理,康复依从性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范围为50至85岁,平均年龄68.7岁;男性患者占40例,女性患者占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确诊为白内障且需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涵盖:合并其他严重眼疾或全身性疾病影响视力恢复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护理干预者;拒绝参与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实验组实施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内容涉及术前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过程的理解;心理支持,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术后康复指导,包括用药指导、眼部卫生维护、生活起居调整等。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处理,不额外增加特殊护理干预。整个护理干预过程持续三个月,并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方式确保干预措施落实到位。

1.4 观察指标

设定三个主要观察指标以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第一项为术后一个月视力恢复情况,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裸眼远视力,记录达到0.8及以上视力水平的患者比例。第二项为术后三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医嘱、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满分为10分。第三项为术后半年患者满意度评分,利用标准化患者满意度量表收集患者对手术结果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样满分设定为10分。

1.5 统计学结果

数据录入完成后,使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达。对于两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分类变量,则应用χ²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术后一个月视力恢复情况

术后一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视力达到0.8及以上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而言,实验组中有34例(94.4%)患者的视力达到了或超过了0.8的标准,而对照组这一数值为29例(80.6%)。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 = 4.32, P = 0.037),表明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有积极影响。

2.2 术后三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术后三个月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了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医嘱、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行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评分为8.5分(满分10分),对照组则为7.2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 = 4.12, P < 0.001),这说明实验组在术后康复期间表现出更高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3 术后半年患者满意度评分

术后半年,采用标准化量表对两组患者对手术结果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评价。实验组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1分,而对照组为7.8分。同样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 = 3.56, P = 0.001),表明实验组患者对于手术效果和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三、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眼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共纳入7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实验组接受包括术前教育、心理支持及术后康复指导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

术后一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表明,实验组中94.4%的患者视力达到或超过0.8的标准,相比之下,对照组这一比例为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 = 4.32, P = 0.037)。此结果证明了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在促进早期视力恢复方面的有效性。

术后三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示,实验组平均评分为8.5分,对照组为7.2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 = 4.12, P < 0.001)。上述发现说明,实施特定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

术后半年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平均得分为9.1分,而对照组为7.8分,两组间差异同样显著(t = 3.56, P = 0.001)。该结果反映了优化后的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生理指标,还能提升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护理服务的整体评价。

基于上述观察指标的数据分析,多形式、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增强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加速眼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些成果对于临床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具体而言,此类护理模式的应用可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术后恢复进程,进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本研究强调了系统化、个性化护理方案的重要性。通过针对性地提供术前教育、心理支持以及术后康复指导,护理团队能够更有效地辅助患者度过手术及康复期,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路漫,张颖,罗志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屈光误差的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7):3125-3128.

[2]高彦彩,褚敏,李磊,等.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4,51(08):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