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用户体验导向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实践革新策略

作者

谭吉祥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东省肇庆市 526631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也面临着更新与革新的需求。在高职院校中,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偏重于传统的设计技能和技术培训,忽视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建筑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导向的教学实践革新策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在实际设计中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用户体验;教学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建筑室内设计已逐渐从单纯的技术领域扩展为多元化的综合设计学科。用户体验作为近年来在设计领域广泛关注的议题,已经成为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用户对空间设计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外观和功能的层面,更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便捷性与个性化需求。因此,如何将用户体验融入到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中,已成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设计人才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过于关注技能和技术的传授,忽视了设计过程中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与理解,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设计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建筑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教学实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确保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与技术化

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过于侧重基础的技术与技能培训。课程多以设计工具的掌握、施工图绘制等为主要内容,而缺乏对设计背后深层次的用户体验和人文关怀的引导。学生在完成设计作品时,更多关注形式上的美观与技术实现,而忽视了空间的舒适性、功能性以及用户的需求。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缺乏对用户体验的敏感性,无法做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传统性

当前,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多延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意表达,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过于依赖技术操作的训练,忽略了设计过程中的感性体验和用户互动,未能有效培养学生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设计思维。

(三)学生认知与实践能力的缺乏

大多数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大量的设计知识,但在实际设计中往往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学生对用户体验的理解较为片面,且在设计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实际设计任务时,往往难以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与偏好,导致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二、基于用户体验导向的教学革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用户体验意识

要实现教学的创新,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用户体验作为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设计技术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理解。教师应当通过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如何影响人的情感、行为和体验,培养学生从用户视角出发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互动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用户体验。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设计工作坊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应当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一些成功的用户体验导向的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细致的用户调研、空间功能分析等手段,提升空间的使用价值和用户的体验感。

(三)构建用户体验导向的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特别是要增加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内容,如用户调研、行为心理学、空间功能分析等课程。通过强化学生对用户需求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多样性需求。此外,应当设置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应用用户体验的理论,进行真实的设计实践,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三、用户体验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践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经典的建筑室内设计案例,尤其是成功的、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案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如何在实际设计中考虑用户的需求与心理反应。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带领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探索设计背后的用户体验逻辑,并引导学生讨论在类似设计中应如何应用这些经验。

(二)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用户的角度去体验设计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用户、设计师、施工人员等),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与不同角色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从而更全面地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跨学科合作与互动

建筑室内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领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增强学生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全面理解。例如,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学生讲解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征,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进行空间设计,或者与社会学专家合作进行用户调研,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差异,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学生不仅能掌握设计的技术和方法,还能提高其在实际项目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更加全面的设计思维。

四、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评估基于用户体验导向的教学改革成果,必须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避免传统单一的评估方式对学生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局限。除了常规的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评分标准外,还可以通过项目设计展示、团队合作评价、同行评审等多角度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在设计中的表现。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项目的展示和答辩,邀请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评审学生的设计成果,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创新性和用户体验价值。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全面性,还可以通过用户体验反馈、设计效果评估等环节,收集实际用户对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反馈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行业环境、设置专业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在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中获得真实的用户反馈,能够更直观地发现自身设计中的不足,并通过实际项目的迭代优化不断改进设计思路和方案。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能提升设计技能,更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为其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师能力提升与培训

为了确保用户体验导向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能够高效实施,教师的能力提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机会,特别是针对现代设计理念、用户体验分析、创新设计方法等方面的课程和讲座。教师不仅要更新自己的设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并传授用户体验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此外,教师应当加强对新兴技术和趋势的关注,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这些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结合行业动态,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的设计技能和理念。为此,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实习和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在与业内专家的接触中获得最新的设计思路和教育方法,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指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和改进,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专业素养。通过这种教师能力的持续提升,可以确保用户体验导向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并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学体验。

五、结语

随着用户体验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基于用户体验导向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设计教育更多聚焦于技能训练和技术实现,而忽略了设计中对人的关怀和体验感知,这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往往缺乏与用户需求的深度契合。因此,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程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敏锐地把握用户需求,提升空间设计的功能性、舒适性与美观性。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性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反馈,逐步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然而,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持续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设计需求,推动建筑室内设计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需求的设计人才,推动建筑室内设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梦雯,陶琛.“智慧康养”背景下五年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方案路径探索[J].山西青年,2024,(22):88-90.

[2]苏平,王子萱,蒋璐.基于空间适应性的当代高校教学建筑模式重构[J].当代建筑,2024,(11):59-63.

[3]陈燕峰.永泰庄寨群文化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融合路径探析[J].山西建筑,2025,51(01):195-198.DOI:10.13719/j.cnki.1009-6825.2025.01.042.

[4]胡刚,蔡可荣,郭东宁.虚拟仿真在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24,(23):144-146.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23.048.